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804更新時間:2019-05-21 08:18:33

    一個下州所屬的縣,應該是什麽樣的呢?大約民千幾百戶就了不得,再有二三十個鄉寨,其間或有村,或有落,或有人家。

    桃花源記那般的描寫,多是在這些遠離中央的州縣。而這裏的人們,那些紮根於此地的普通農戶、山民,也的確確也桃花源記那般,“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知,是漫長時代中,苦作數代農家子弟的特點。在沒有廉價的紙,廉價的印刷術,中央政府普及的官方經典,完善的科舉道路之前,農家子弟要談吐自信,“出淤泥而不染”,可能性為零。

    “上品無寒士”除了門第貴種的粗暴階層劃分之外,更是一種簡單的,直接的,有效的選才方式。

    因為,“才”,魏晉以來,多起伏於“門”,哪怕是“寒門”。

    正經的農戶子弟,他們從來不是“門”,他們在“八王之亂”前後的發跡曆程,一定伴隨著暴力,且在暴力中,淘汰了數以百萬計算的同類,這才登頂。

    馬周緣何難能可貴,為何兩京之中,訓誡家中子弟時,尤以馬賓王為“別人家孩子”之最?因為馬周隻有一個。

    汊川縣,原本隻是一個幾度破落又恢複的窮苦地界,但入眼處,竟是欣欣向榮安逸祥和,長孫無忌即便“事命於君王”,卻也讓自己“舊時抱負”對這些畫麵,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這敬意,便是汊川縣城之外,集聚的市鎮中,那些梳髻小兒,手中揮著亮黃枯竹杖,卻郎朗念道:“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小兒肩挎書包,包中有書卷,饒是扣在小兒髻上的兜帽被寒風吹的微動,也還是凍的嘻嘻哈哈,抱著腦袋衝到了“私塾”。

    “汊川還教屈子、荀子之學?”

    長孫無忌胸腹之間,仿佛有一股力量,隻讓他覺得分外有力,竟是與有榮焉。裴行儉老老實實回道:“回紫微令,荊襄多以‘去假求真’為理,長史同往來州縣同僚及友朋,又常言‘惟楚有才,隻求真理’,故興起‘私塾’,多因之而變。”

    “張德乃幼狐老辣,雖狡詐多變,老夫卻也不得不佩服。有人曾將其比之王巨君,老夫卻不以為然……”

    本來長孫無忌這番話,是相當的意味深長,但他萬萬沒想到姓裴的都特麽耿直。

    “王莽也配和長史比?”

    “……”

    裴仁軌是你叔?

    所以說,凡事就怕尬聊,沒看老夫在裝逼嗎?

    老陰貨隻覺得這小夥子當真無趣,不過當看到那些童子到了“私塾”,竟是畢恭畢敬向老師行禮,倒是眼前一亮:“尊師重道,教化之功啊。”

    “回紫微令,這些童子哪知甚麽‘尊師’,不過是家中大人耳提麵命,學堂中又有《沔州蒙童日常行為規範》指示罷了。尊敬老師,便是日常行為中的一項,若是做不到,一年三學期,學期學年想要評個績優,自是無望。須知去年汊川縣,績優學生除州縣嘉獎之外,也有一筆貼補,有一百貫之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