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054更新時間:2019-05-21 08:18:41

    “平方根表、三角函數表、導數、偏導數、解析幾何……”

    要弄一本中學數學教材和工具表出來,也相當的費腦子。尤其是在時下的行情中,千多年後的經驗是行不通的,讓學生窩在學堂進行十二年年以上的初等教育,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謂“十年寒窗”模式,在唐朝還沒有誕生。

    根據一貫的“沔州經驗”,老張發現在開蒙之後,大概六七年,就能消化這些知識技能。

    那麽,如果不能消化這些知識技能,這說明什麽呢?

    這說明……被淘汰了。

    至於被淘汰的學生是不是“大器晚成”,這已經脫離了老張需要關心的範疇。炎黃熱土自古以來就不缺人,於是人們嘴裏的“百裏挑一”“千裏挑一”,放在小地方興許還不錯,可一旦放大到全國、全天下,那麽,“百裏挑一”“千裏挑一”都泯然眾人。

    哪怕是“萬裏挑一”,在貞觀十四年,選幾千個“萬裏挑一”也根本沒什麽難度。

    而隻要一千個“萬裏挑一”,就足以維持大唐帝國的運轉……

    所謂精英中的戰鬥英,不外如是。

    老張回憶前塵,一路讀書學習,其實也擊敗了數以萬計數以十萬計的競爭對手,才能在複雜的行業、危險的事業中摸爬滾打。但類似老張這樣的人有多少呢?倘使人口突破十億,那麽,“萬裏挑一”也成不了經營,隻能更進一步。

    在冰冷的機器、轉動的機器、熾熱的機器麵前,天花亂墜是沒有用的,隻有知識、技能,才能讓機器回應你,否則,一個小小的誤操作,一間鍋爐房的微小違規,最終給人的談資,也僅僅是“螺旋上天”“全家爆炸”……

    淘汰是殘酷的,這是一個篩選過程。

    物質基礎相對匱乏的貞觀朝,哪怕已經開始了模模糊糊的變化,可那些掙紮出來的黔首子弟,就像是攥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決計是不願意從這場殘酷的篩選中被踢出去。

    這是真正由求知欲、求生欲推動的努力,哪怕張德給予他們的上升渠道,其實在帝國的體製中,基本可以說是沒有。

    但是,哪怕僅僅是在州縣做一員小吏,也是徹底改變了階層乃至等級。

    尤為純粹的追求,不參雜諸如任何“主義”和“理想”,老張從不會拿此等本能去指摘孩子們的選擇。

    時代是不同的,這裏是唐朝,沒有“信息化”“工業化”,更遑論“全球化”。

    臨漳山的學習氣氛濃烈,知識是吸引人的,當知識能進一步改變命運的時候,它尤為吸引人。

    學生們依然羨慕著漢陽城中“學子”們的“之乎者也”,因為那是體麵的、尊崇的、為人稱道的,但凡能拿孔夫子所說過的話來堵人的,他們進京趕考時,也不怕沒有“知己”幫他們大肆宣揚。

    隻是,因為臨漳山教數學,學生們懂“名實”,懂“規律”,所以也明白,並且是深刻地明白:求人不如求己,且讀書去。

    “丁二郎,丁二郎!”

    山腳下,埠頭的食肆多有學生過來吃些“鹵煮”“麻辣燙”,喝酒的極少,主要是學堂不建議學生飲酒。散酒雖賤,但也是要花幾文錢,對學生來說,有些不值得。能吃些小吃打打牙祭,便是夠了,還能和同學聯絡感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