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章 眼界(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29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1:52

    內廷外朝很少有缺心眼的實幹之輩,哪怕是馬周這樣的正直性子,幾年下來,不敢說溜須拍馬,隨大流逢迎唱和一下,也是會的。著手經濟的官僚,心裏都是有一杆秤,或者說,都有一條準繩,什麽時候擺譜,什麽時候認慫,依需要而定。

    皇帝要開拓遼東,建城遼河,徹底清空當年地區小霸的權力痕跡,那麽不管是閹人還是學士,都要從這個根子上出發,其餘的矛盾,在天子的權威震懾下,都可以暫時放一放。

    想要水陸並進,駝隊馬幫民夫腳力不能缺,大船小舟船長水手不能少。然而北方大部分的造船廠都隻能造沙船,更多的是以維修廠的形式保證技術存在。

    之所以如此,實在是中原相對富裕,在皇帝和五姓七望的對峙中,已經出現了皇權的壓倒性勝利。那麽接著這股東風,非世家出身的地方官僚,就會以“酷吏”的形式,狠狠地“盤剝”那些失了爪牙威風的地方世族。

    錢糧來得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多,於是北地港口碼頭,多是以“贖買”形式購入大船,而不是自己造。

    實在是造船太難太慢,時不待我啊。

    哪怕是“八年造”,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均價普遍拉升到二十萬貫一艘。而“十四年造”,也不過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填點錢,至多再費點人情。

    可即便是這個價錢,整個渤遼地區,依然是處於一種有多少船要多少船的瘋狂狀態。

    僅僅是木料生意,三州木料倉為基地,輻射出去的三條航線,分別是前往遼東、百濟舊地、蘇杭。哪怕是買賣木頭,南北貨物交易,就足夠讓一條船在十八個月內回本。拋去額外的維修費用,隻要是成熟的航線,就沒有虧本的可能。

    市麵上但凡出現二手“八年造”,往往都是背後靠山失勢,或者就是典型的“死全家”,海上生死,很難說的清楚。

    李董選擇在貞觀十八年重整遼東,也是看在整個北地海船保有量極為可觀,並且有足夠成熟的海運及登陸經驗。

    對李董來說,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要不是不想做楊廣第二,以他的性格,怎麽可能忍到貞觀十八年才開始整飭遼東勢力?橫豎就是處理契丹諸部的方式,大軍壓境,該梳的梳,該理的理。

    他隻是想要降低成本,盡量保證盈利在當代,功績在千秋。

    “事情呢,就是這樣,船是一定要的。”

    又一次來到武漢的長孫無忌,越發進入了一種微妙的狀態,對於現在在中樞近乎“失勢”的他而言,這是一個好習慣好現象。

    反正也不是他長孫某人一個人吃癟,皇帝既然“千秋鼎盛”,由他去吧。

    “武漢造船是要快一些,但其實也是有限。價錢也便宜不到哪裏去,兵部求人辦事到我門前,看在左驍衛看在叔父的麵子上,我也不可能回絕。隻是,哪來恁多水手?且不說水手吧,梳理遼東,水師何須用恁多大船?”

    “老夫也不怕實話告訴你。”

    長孫無敵咋了一下嘴,然後才拂須望天,有些神在在的數著瓦楞,“去年高句麗、新羅、百濟故地大旱,又連遭軍頭世族盤剝,可謂水深火熱。陛下此次建城遼陽,乃是要恢複漢時故土,再以黨項故智,驅狼前行。”

    “黨項?黨項義從不成?”

    “正是。”

    “難不成,還真就盯上了扶桑的金銀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