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八章 當世名臣(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254更新時間:2019-05-21 08:23:34

    當朝老臣體恤百姓,很正常嘛。

    尚書左仆射給廣州獠、俚謀了福利,再給黔中蠻、苗撈好處,宰相度量,老臣風骨,堪稱是當世“忠臣”之楷模;國朝棟梁之風範。

    至於皇帝老子有些吃味,感覺自己好像在遼東有點不上檔次,這就純粹是心理問題。

    要不是怕“瘴痢”,李董也未必不會南方走一遭。

    “賓王,玄齡此舉,是何用意?”

    李董有點吃不準了,你要說廣州,那還可以接受,海運發達又產甘蔗,糖稅幾近鐵稅,有利可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可黔中有什麽?“黔驢技窮”這個典故還沒有誕生,其名聲的巔峰,大概就是後漢末年有三國,然後吳蜀分別跟武陵蠻幹了一炮。

    之後的武陵蠻,大多都是魏晉之後的“蠻化”漢人,幾百上千年之後,加上舊有土著,就形成了紅苗和北苗。雖說這年頭已經江湖謠傳“養蠱”,然則實際上風俗跟穀地漢家並無特別,便是服裝,同漢人一樣,唯貴族方能有“民族服裝”。

    尋常洞寨之民,和漢人百姓是一毛一樣的,就發髻稍有區別,至於穿著,都是麻衣赤腳,忙著地裏刨食……

    管仲說被發左衽是蠻子,武陵蠻紛紛表示我們這兒那都是右衽!

    和武陵蠻比起來,老張那江陰老家的泥腿子們,隻要不是“詩書傳家”的,別說戴個撲頭了,沒整個殺馬特總裁風就不錯了。也就是因為要跑中央亮個相,否則大部分江陰老鐵,還真就是發型隨意,偶有效仿“祖風”。

    這“祖風”,就是被發左衽,讓孔夫子都覺得蛋疼的酷炫造型。

    隋末以來的江南劍客,都特麽跟古裝劇裏的土鱉男主角一個德行,就是長得醜了點。識別率相當高的原因,就是因為江南劍客多是披頭散發、麻衣芒鞋,腰裏別個大腰子……不是,大劍。

    與其共享盛名的,也就是河北刀客,形象識別率也相當高,基本就是江南劍客多了條保暖的披風外加一匹祖傳老馬。

    所以不難看出,貞觀年間的“武陵蠻”,和江南河北的“有活力社會團體”積極分子比起來,還是更加好說話一些,至少形象上“武陵蠻”算人,而前麵兩個,基本屬於牲口之流。

    真正屬於“南蠻”祖傳染色體貞觀繼承者的,那都要往矩州以西去尋,為什麽會這樣呢?這就要感謝諸葛武侯了。

    但實際情況是實際情況,李董根本沒理由去了解這地界的實際情況,諸如遼東是因為能有產出能有回報率,那可以深耕發展謀求紅利。可西南地區對李董而言,就一個要求:你特麽別折騰,朕給你發鼓纛。

    一把的羈縻州縣,也就是劍南好一點,黔中大部分地區,整個一大型遊樂場,由著當地廣大人民群眾撒歡去。

    毫無疑問,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的概念是清晰的,這破地方要是能賺錢養家,老子直播剁屌。

    然而技術是發展的,時代也是發展的,李董的一貫常識,偶有跟不上節奏,也是實屬正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