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章 功績(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6578更新時間:2019-05-21 08:24:06

    因為山區的緣故,江西各地上馬的路橋工程,如果勾連起來,其俯視圖,就是一個大大的圓環。

    從江夏出發,過武昌、永興然後跨水至潯陽。而江州有準備修建一條從潯陽出發,南下抵臨彭蠡湖西岸碼頭的弛道,這個地界,是洪州和江州的交界處,建昌縣在宮亭湖,也就是彭蠡湖西南水域是有了一個碼頭的。

    建昌縣現在正在拓寬的一條水道,就是從建昌出發,直入彭蠡湖,而不是並入贛水。

    如此規劃的好處,是避免小船過彭蠡湖進入揚子江的湖口時翻船。和洞庭湖比起來,彭蠡湖的湖口著實風險不小,大沙船還好,小型民船稍有不慎,在這裏葬身魚腹不過是尋常事情。

    再從建昌出發,一路向南,抵達贛水之後,就和南昌隔著贛水相望。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條沿江、沿湖的弛道。按照房玄齡的預計,如此最少還能再增加幾個中轉市鎮,假以時日,等到彭蠡湖的環湖糧食產出增加,這些市鎮提升為縣,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江西總督福統籌規劃的一條中段弛道,是為了聯通長沙。取了舊時渝水並行的官道,南昌至豐城之後,就沿著贛水逆流而上,在淦水和渝水的交匯處,稍微麻煩一點的,就是如何修築一座跨水大橋。

    此地修橋的難度反而不高,難得的是如何拓寬貫穿袁州的那條舊時官道。這條官道和渝水並行,自淦水交匯處出發,過新渝、宜春、萍鄉,到萍鄉縣時,已經可以順漉水直下,直抵醴陵。

    原本長沙聯絡醴陵,主要還是靠湘水,修路的主觀意願,因為武漢的緣故,是逐年增強的。

    但又因為湘潭艱苦,潭州想要自己修一條弛道出來,難度不小。後來因為蒲圻縣興發起來,促成了嶽州和鄂州的“漢嶽弛道”,這就讓長沙官方和民間,都有了動力。隻是這個動力,主要還是修建巴陵到長沙的一條弛道。

    等到房玄齡總督江西諸事,行省內部統籌管理起來,醴陵這個原本爹不親娘不愛的地界,才算是擺上了議程。

    隻是幾經勘察過後,醴陵縣本身是不堪大用的,反而醴陵縣所轄漉水戍,也叫淥口戍的津口,在統籌規劃下,就顯得相當重要。

    弛道一旦成功,這地界就成了湘潭前往南昌的要道門戶,又是湘南前往長沙的必經之路,即便從軍事角度來看,也是湘潭大地上的“定海神針”。不管是長沙還是南昌的府兵,要前往湘南平叛,腳程不知道省了多少。

    而且此地因為河流匯聚的緣故,形成了兩個較大的河灣,可是苦於一直沒有疏浚治理,大片土地基本都是沼澤或者蘆葦蕩。但實際情況卻是出人意料的,按照估計,這兩個河灣要是治理得當,僅僅是田畝產出,按照最低的一畝一石來計算,養活三百萬人口不成問題。

    整個地區就是典型的“未開發”,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即便到了貞觀朝,連長沙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整理幹淨,哪有餘力去兼顧這種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