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五章 生態鏈(1/3)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0810更新時間:2019-05-21 08:29:09

    雙龍橋工程名聲在外,前來寫詩作賦以作紀念的達官貴人各種騷客不少,其中就有每個季度都會來武漢采購鏡頭的吳王李恪。

    一場大暴雨之後,李恪帶著人到了雙龍橋工地弄了個寫真,長史權萬紀雖然很想吐槽,但也跟著亮了個相。

    此來武漢,李恪身上背負著“全村人民的希望”,前朝“餘孽”紛紛托關係,說是讓他幫忙在武漢美言幾句……弄點“水泥票”“鐵錠票”過來。

    都是老鄉,還是叔伯長輩,而立之年的李恪也是要麵子的,應酬又多,於是就找了個由頭,說是要研究一下江夏“蛟龍”的生態環境,找張觀察聊個天。

    聊十塊錢的。

    “這有甚區別?”

    江夏城的“動物園”裏,老張站一塊池子上頭很是奇怪。池子裏有鱷魚,用柵欄分隔,左邊是一條鱷魚,右邊也是一條鱷魚。

    “甚區別?區別大了!”

    李恪抖了抖袖袍,“你看啊,這左邊的鱷,是不是嘴要尖一點,牙齒外露?還是個地包天?”

    “還真是啊。”

    老張仔細地看了看,這鱷魚還真是“地包天”,下邊的牙齒包住了上邊的,還露在外麵。

    “這右邊的鱷,是不是嘴要圓一點,還寬一點,牙齒還不外露?”

    “然後呢?”

    “兩種鱷啊,不同的。這就好比人,漢胡自有分別。”

    嘿……居然還能給鱷魚分類嘿。

    老張頓時覺得李恪的潛質真是別致,跟別的王爺畫風完全不同啊。

    “你看這鄂州的‘鄂’,其實就是通假‘鱷’。前幾年江夏城工地挖出來的陶俑,不是有好幾個陶‘鱷’?曹夫子說,這物事少說也是周穆王那光景。但這陶鱷,偏偏是個地包天……這說明,當年楚地蛟龍,多是此類。”

    你這思路很獨特啊,考據也很有特點啊。

    一臉懵逼的老張突然發現,這李恪還真有點科學精神。

    “那作甚現在地包天的鱷魚少了呢?”

    虛心求教地問吳王殿下,卻見李恪得意一笑:“自然是被殺光了啊。”

    “蛤?”

    “且不說楚王用兵極盛,後有伍子胥輔佐吳王,當年會盟,吳軍三陣,便有青甲猛士。這青甲,想來就是蛟龍皮。軍中那用度,縱使大鱷遍地,也是殺了個幹淨。幾百年殺下來,秦漢交替,還能剩幾個?”

    言罷,李恪還得出了一個結論,“如今蛟龍多是這等寬吻小物,性情還很溫順,想來也是躲過一劫的。這揚子江兩岸,唯有個頭小一點,才能生存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