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八章 時代嘲諷(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9116更新時間:2019-05-21 08:30:17

    在江陰逗留,祭祖還有跟李芷兒“啪啪啪”屬於順帶,主要還是考察或者說觀察江陰的變化。

    離開江陰返回武漢,終究還是要帶一批人走的。

    武漢體係中誕生的家犬,和蘇州常州野蠻生長出來的土狗,並非隻是知識量的區別。實際在冒險精神上,貞觀二十四年蘇州常州的土狗們反而要更加狂野。

    小農們依舊是小農,但土豪們為了打破“寒門”的窠臼,琢磨的就是如何通過量變引發質變。

    萬貫家財隻是土豪,十萬貫家財可能就會成為州縣主官的座上賓,到了五十萬貫乃至百萬貫家財……不管你是王百萬還是張百萬,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爸爸。

    當然,泥腿子混成某個“百萬”,大概率就是在踏上人生巔峰的道路時,就被州縣官老爺洗剝了幹淨,煎炸烹煮做成大餐。

    殺豬過年,常有的事情。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年頭沒有清知府,但是雪花銀卻已經有了。

    似張大安這種不愛錢的縣令,在江陰主要是為了謀求官場資曆,可別人送來的姬妾也有二三十個,真金白銀早就過了十萬貫。

    無福消受?不存在的……

    你收錢收女人,別人才放心,縣令老大人辦事別人才痛快,覺得縣令老大人是“自己人”。

    這種奇葩的思維,老張……感觸深刻。

    “我看本地技校不少,怎地還有人去蘇州?”

    “兄長有所不知,去蘇州的學徒,大多都是有金主供應的。而且多是在紡織業,其餘諸如土木、五金等等,便鮮有去蘇州的,本地進學即可。”

    “原來如此,蘇州紡織諸業,是要強不少。”

    不是強不少,而是強得多,可以說是整個帝國的巨頭。泉州港一半以上的出口商品,都是從蘇州進口。而蘇州本身還有市舶司,虞昶把持權力多年,揚子江口兩岸所有世家豪族,都圍繞這個資源堆砌了更多的門檻以及……更多的資源。

    也就是現在才出現了資源分流、技術擴散、市場開拓,當年蘇州就是典型的“虹吸效應”,把周邊地區所有的紡織行業資源,都吸收到了一起。

    稻田種桑也就是發生在那個時期,直到技術升級,奴隸貿易越趨完善、發達,這種情況才緩解。

    整個過程有十多年,足夠一個熊孩子成長為合格的打工仔。

    “眼下工坊賺錢,也隻有小作坊全靠喝血。但凡做大的,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工人要是連新織機都看不懂,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家賺得更多。”

    張大安說到這裏是相當的感慨,他是知道自己老哥當年為了搞教育,是多麽的低三下四乃至偷雞摸狗,甚至在貞觀朝初期就扔了幾十萬貫喂狗。

    誰曾想二十年一晃,一幫商賈為了撈錢,隨隨便便就能讓自己工坊內的工人去接受教育……這不知道是對張德當年的嘲諷,還是對國朝宿老們的嘲諷。

    而反過來,接受了技術培訓和教育的工人,往往見識和勇氣都得到了極大提高,於是盡管還會照著“合約”辦事,但很多時候都敢跟老板喊話。

    千言萬語一句話:老板,你這點工資……我很難為你做事啊。

    通常情況下,世家豪門的白手套們,當然可以直接鎮壓了這些不知道死活的土鱉。但市場已經做大,很多真正白手起家的商戶,根本沒有叫板的底氣。

    商賈,依舊是賤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