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242更新時間:2019-05-21 08:30:17

    江東第二大的牧場就在江陰和常熟之間,主營是一種外來“犎牛”。

    最早的一批種牛,就是“又東又東兩萬裏”的地方捕獲的。北美野牛可以跟河中“犎牛”雜交,也能跟可薩突厥進獻的一種“犎牛”配種,後代體型最大能夠超過兩千兩百斤,這個最大個體,如今就養在洛陽,算是彰顯李皇帝風範的“祥瑞”。

    江陰和常熟能夠飼養肉牛,主要原因還是長江沙洲。比如“胡逗洲”這樣的江心島,從潤州順流直下一直到東海,大大小小有百幾十個。

    最大的就是“胡逗洲”,如今是整個江東最大的豆類作物種植基地,偶爾會種一些水稻,但產量有限。

    肉牛的主要消費市場不多,但消耗量不小,也省得耕牛時不時想不開就去自殺。

    除了肉牛之外,奶牛、耕牛才是大頭。因為科學養殖的緣故,加上豆類加工技術的進步,使得飼料成本大大降低。乃至還專門有土豪要吃“草飼”肉牛的狀況,其中又以洛陽尤為突出。

    大運河上麵跑的船,多少都會帶一頭“犎牛”,到長安就殺,一頭牛出幾百斤好肉輕輕鬆鬆。

    同樣的,因為養殖效率提高,耕牛對一般的小農來說,價錢也不再是“天價”,配合曲轅犁,以往一戶百畝的狀況,可以擴大到五百畝乃至千畝。最終小農願意不願意,都會轉型成小型地主,從小有產者,變成土豪……

    盡管都是土地兼並,但這種情況卻有點不同,這些自力更生依托先進技術的小農家庭,往往都是通過贖買或者開荒的方式來獲得新田。

    在不傾軋舊有勢力的同時,等於把地方土豪的總數量擴大,多少也算是為緩和社會矛盾作出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大貢獻。

    “這裏的奶牛場,老夫記得。”

    江陰靠近常熟的地界,有一塊地是張氏的。原本是個土石混合的破落地,臨江更是灘塗沙地,基本沒什麽人在這裏討生活。大多數隻有本地的破落戶或者犯事的窮橫,才會流竄到這裏抓魚摸蝦為生。

    “自家的場地,還能不記得?”

    陪同過來視察的李芷兒翻了個白眼,一旁張大安指了指遠處的招牌,“還是虞世兄題的字,此間奶幹、奶酪,大多都發往扶桑、大小流求。探險隊也多有來此采購,東海這裏能產奶的大型牧場,就這一家。”

    虞昶的字很豪氣,跟他老子虞世南還是有點不同,“梁豐奶業”四個字奔放有力,全然不像一個蘇州老鐵的氣質。

    “叫乳業不好麽?怎地叫奶業。”

    “可是覺得不雅?小弟倒是覺得還好。”

    一旁李芷兒頓時不說話,隻覺得兩個流氓一本正經說這個的時候,全然麵不改色也是很有水平。

    “老大人過世的時候,很多物業都沒有交代幹淨,我那時哪能曉得哪裏哪裏還有自家場地?若非有坦叔在,也是麻煩的很。”

    扭過頭,老張又回應著李芷兒之前的問話。

    牧場範圍極大,除了養殖大型牲口之外,還有大量水果園,劃分的極為清楚。有專門的葡萄園,葡萄園附近隨處可見釀酒作坊以及製作葡萄幹的陰幹房。空氣中偶爾還會傳來發酵的酸味,卻不難為,正相反,聞上去極為舒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