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章 外勞辦(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334更新時間:2019-05-21 08:31:34

    “農墾局今年夏糧預計如何?”

    “回使君,夏糧應當還是會增產,二十三年新增田畝有三十六萬畝,這還不包括沙洲、海外莊園以及山地。”

    如今武漢主抓農事的主官,大多都是以前各縣的縣丞。原本縣丞是個沒什麽卵用的位子,但因為武漢各部門職能越來越明確,業務越來越大越來越精細,縣丞的功用也就隨之水漲船高。

    到交通局、警察局、農墾局……等等部門成立,並且還在中央過關,各縣縣丞從原本給一把手擦屁股,瞬間真正地享受到了地方二把手的“快感”。

    說到底,武漢的體製,注定一把手沒可能什麽都抓在手中,權力大是爽,也得手抓得過來,這年頭還誕生不了妖孽一般的觸手怪。

    “三十六萬畝?有點多啊。”

    “有的原本就是地方露田,百姓拋荒了。”

    “豐年拋荒?”

    “種地不掙錢,自然就拋荒。”

    老張略微了解了一下,居然發現武漢的“版圖”,幾乎是擴張到了行政版圖的極限,直接就摸到了周邊的邊緣,離撈過界,就差臨門一腳。

    “居然出現了打工潮?”

    時代發展確實是出乎意料,以往武漢商人,其實緊著本地務工人員用,也是夠了。但城市擴張十分迅猛,而且這年頭的技術能力,又不能讓城市往天空發展,自然而然地,就是在平麵上不斷延伸。

    以漢陽為例,原本的漢陽城,城南城北走一遭,快點跑兩刻鍾就行。但現在,實際意義上的漢陽城,想要城南城北跑個對過,不坐車大概是要半天光景。

    小型商家從早期的走街串巷行腳商,很快轉型為“社區商販”。每個“社區”現行服務的商戶,往往都是以前需要整個城市到處跑的小貨郎。

    這種情況還會帶來另外一個變化,每增加一個小店,最少要增加一個“員工”。因為最基礎的夫妻店,至少也要老婆出來跟著幫忙。

    十幾年的累積,新生代也逐漸踏上社會,變化自然是更加劇烈。

    原本商人並沒有意願去襄樊等“窮鄉僻壤”宣傳,但為了招工,又或者給官府留下好印象,往往會有商家前往“下縣”興辦學校,然後定向招工。

    往往入學成員的家庭,都會膽子更大一些,也是這些年在各地拋荒的主力。

    但總體來說,並沒有形成打工潮,直到武漢貞觀二十四年開始,人口再度爆發,各行業規模再度膨脹。

    利潤刺激著工商界不得不發生轉變,倒逼周邊地區農業活動劇烈縮水。

    原本就存在著非常隱蔽的“工農業剪刀差”,在此時,就是非常凶悍地區斷絕地方小農、中小地主的社會生態。

    各地地主並非沒有選擇反抗,諸如抱團、鬧事之類,但武漢官方沒有出麵,就有各種商人集團勾結地方官僚,官方出命令,商人出錢出任,組成“民團”,直接鎮壓這些鬧事反抗的地方中小地主。

    至於大地主?他們中絕大多數巴不得中小地主和農戶都去死,而少數的一部分,是精英中的精英,其家族收益,早就從土地產出為主,轉型為家族土地為根基,保留其產出存在即可。

    通過各種勢力的結合,十幾年的醞釀,終於產生了“打工潮”。

    老張不能說“打工潮”中的這些人是赤貧無產者,他們畢竟還是屬於小有產者的,但這種小有產,和無產也就是隔了一層紙,一捅就破,抗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