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 無恥之尤(二)(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1668更新時間:2019-06-30 12:31:25

    “回,回扣?”

    典吏一臉懵逼的聽著這兩個陌生的字眼兒,可其中的涵義卻是顯而易見的。

    咽了口唾沫,典吏細細觀察著那黃愷的麵色,似乎有些不耐煩了。既然如此,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典吏連忙了應了下來,開箱點驗,確認無誤後便連忙代知縣謝過了鄭成功和黃愷的濃情厚意,連忙帶著其他吏員、衙役以及民夫們踏上了回返縣城的路程。

    出城時,是一輛輛的牛馬車載著白銀和糧食,回來的時候卻是一個大箱子裏放著幾十斤重的白銀直接送進了縣衙的後宅。

    “回扣?”

    不怪典吏無知,事實上飽讀詩書的知縣大老爺也沒有聽過這個詞兒,至少在備考的聖賢書和寬慰人心的佛經裏是從未見識過的。但是,一如典吏那般,他自然也明白這東西到底是個什麽。

    足足一千兩銀子啊,按照清朝製度,一個知縣一年的俸祿是四十五兩白銀外加上二十擔的俸米。這其中,一擔糧食就是一石,那麽二十擔就是二十石,就著現在的糧價便是二十兩銀子。總體算起來,知縣一年的俸祿就是六十五兩銀子,這一千兩是足足需要他不吃不喝賺上十五六年才能拿到的巨款!

    打開了箱子,白銀散發的光芒當即便將整個屋子照亮了幾度。知縣咽了口唾沫,為官多年,灰色收入遠多於正常的俸祿,這是官場的俗例,大概出了洪武朝,明朝也隻有一個海瑞是不沾灰色收入的。但是即便如此,這一千兩銀子也是個不的數目,眼見著這些可愛的東西明晃晃的在眼前閃爍著,知縣溝壑縱橫的老臉上很快就順下了一滴又一滴的汗珠子,整個人也在誘惑和擔憂中掙紮,幾近溺水。

    “縣尊請放心,人沒有給那姓黃的留下任何字據來。”

    沒有字據,旁人就沒辦法構陷於他。此一言,如同是救命稻草般伸了過來,縣尊一把抓住了,整個人探出了“水麵”,大口大口的呼吸著空氣的同時,更是不忘了對典吏的勤謹進行了一番不吝美譽式的讚許,直把那典吏誇得都不知道臉該往哪擱了。

    一頓美譽過後,知縣是久經官場的,自然明白規矩。當即,他便拿出了其中的二百兩銀子,吩咐典吏在縣衙裏分出去,不光是隨行的吏員和衙役,縣衙內的其他吏員和衙役也要分到,甚至就連那些民夫,雖是不給銀子了吧,但也總要給些好處,比如減免一些徭役,反正都是公家吃虧,落個皆大歡喜才是。

    “地方官不容易啊,總要打點上官的。”

    知縣喃喃自語,看似是隨口言之,其實際上則是給那典吏聽的。起來,還是第一次碰上這種事情,尤其是第一次從明軍手裏麵收到賄賂,知縣微有些不自信才會如此。而那典吏,祖祖輩輩的做著這項營生,自然知道輕重,隨聲附和幾句,表示縣衙上下都會體諒知縣老大人的不易,老大人如此慷慨,大夥日後一定與老大人風雨同舟雲雲,直到了知縣心滿意足才算了事。

    典吏拿著銀子就到外間發放,知縣很快就迎來了全縣衙的一致擁護愛戴。受到了擁護愛戴的知縣這邊,也立刻找來了一個隨他赴任的堂弟,隨他帶著其中的部分銀兩趕往福州府城。

    知縣進府城,自然是向總督衙門上繳收據的,順帶著還要探探上官們的口風。但是他的那個堂弟則要帶著銀子直奔知府衙門的後宅,將向上官的好處費給過了才能安心。然而,知府那邊卻沒有收下這份好處費,確切的是沒有全收下,堂弟也隻得帶著銀子無功而返。

    “怎麽就收下這麽點兒,府尊那邊是怎麽的?”

    驛站裏,知縣壓低了聲音問及,堂弟亦是將知府的話原模原樣的學了一遍。照著知縣的法,前日已經有人知會過了,是少不了知府的好處,知府也知道,同樣的話,劉清泰、佟國器乃至是本地的道台和福建巡按,這些官員家的管家明軍都有知會到,所以心意到了就夠了,無需太過破費雲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