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永曆十一年(二)(1/4)

作者:張維卿字數:11918更新時間:2019-06-30 12:32:34

    相交多年,陳凱很清楚鄭成功的底線位於何處。是故,隻要他的動作沒有威脅到鄭成功對於兵權的掌控,尤其是那些鄭氏集團的老班底,諸如林察、陳豹、張進等人,以及鄭成功起兵以來所組建的各鎮,餘下的事情便並非沒有一個商量的餘地。因為,分裂,對於鄭氏集團來是切切實實的殷鑒未遠。

    當然,這裏麵並不能包括陳凱主持廣東軍政事務以來所收編的那些部隊,諸如李建捷、馬寶、郝尚久、王翰之流,再比如林德忠、江美鼇、聶一娘這樣的人物,鄭成功也不會輕易去觸及,算是彼此間的默契。

    寫過了書信,陳凱便派人送往了潮州。那裏,是他和鄭成功最早收複的所在,一直以來都是這支明軍最為穩固的根據地,那裏出產的糧食使得大軍不至陷於饑餓,那裏出產的絲綢、瓷器、錫器等手工業產品乘著鄭氏集團的海船遠銷各地,換來的黃金、白銀,以及那些原材料同樣是這支大軍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養料。

    同樣的道理,鄭氏集團在潮州長期以來的守土不失,使得這個府在周遭府縣多有於明清之間不斷的拉鋸而日漸殘破的同儕之中漸漸的鶴立雞群了起來。

    書信沿著驛道飛馬送往潮州府城,入得潮州府地界,兩旁阡陌蔓延,到處都是百姓耕作。見得穿著明軍軍服的信使策馬而奔,莫是慌不擇路的躲藏起來,大多也就是抬起頭,看了一眼,旋即就重新低了下頭,繼續著手上的活計,全然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

    這樣的場麵,在潮州可以是最不新鮮的事情了。早先的那些年,潮州為清軍環伺之時,尚且還要生出些是不是清軍又打過來了的心思。到了現在,不光是福建、廣東兩省為明軍收複,就連南贛的大部分地區也已經握在了明軍的手中。本地既然已成腹地,就算是塌下來了,先挨砸的也不會是這閩粵兩省交界的所在。

    官道上,信使在百姓們的生活中一閃即逝,甚至已經不複成為什麽惹眼的話題了。鄉間如斯,行抵府縣城池左近,離得越近了,馬速也往往的會越加受限。城門洞子是川流不息的百姓、商旅,作為閥門的城門卒子們也早已練出了一雙雙的慧眼,隻要掃上一眼,來人身份就有了一個大致的預估了,隨後便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應對。這份因見多識廣而形成的感覺,往往比名帖什麽的還要準確,而速度尤勝之。

    當然,信使他們是不敢攔的,不光是不敢攔,甚至更要設法為其讓出道路,以免耽擱了軍務。哪怕,潮州如今已成腹地多年,但是長久以來厲行的製度和養成的習慣亦是讓他們猶如條件反射一般,做得更是一個行雲流水。

    信使自然是直入那潮州總鎮府,那裏是陳豹處置軍務的所在,亦是城內軍事味道最深重的一處所在。相較之下,廣濟橋左近的東門街那裏則素來是商旅往來之地,此間非節非慶,亦是人流如織,擠得大些的貨車都沒法動彈。於是乎本城的商賈們便幹脆在入城前,於城外便將貨物改裝了車,由夥計和雇來的漢子穿街過巷,爭取盡可能快的將貨物運抵到庫房和鋪麵裏,以免耽擱了生意的進行。

    東門街上的一處書著“熙樓”二字的三層酒樓,這裏原本是一個做錫器買賣的商賈發跡之後所建的,名稱上仿得也是北宋汴梁城裏那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樊樓”去處。隻是,當初這也就是個二層的酒樓而已,倒是這幾年倒手到了一個專做酒樓營生的商賈的手裏,才在不斷地擴建之中在這潮州城裏打響了名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