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1262更新時間:2019-06-30 12:32:34

    在座的二人雖是好友,但粵海商業同盟本就有著關於商業保密的規定,以此來保障會員的權益。候補議員點到為止,便不再繼續下去,另外那友人亦是曉得這等規矩,與那儒生使了個眼色,三人便默契的再不談商業上的事情,反倒是將話題重新回到了兒時的一些趣事上麵,亦是落得滿堂歡笑。

    潮州勝在長期的安定所帶來的底蘊雄厚,這一點在閩粵兩省都是首屈一指的。鄭氏集團在潮州以著平常心來治政、收稅的同時,陳凱,以及秉承了陳凱意願的王江等官員也在當地進行著產業的提升,以及其他的善政。比如廣州百姓回鄉後的田地,其中除卻出售給本地人士的以外,更有不少是作為學田來供養鄉間書塾的,對教育的投入使得本地百姓大為稱道。

    廣州百姓回到廣州後,家產發還的同時,城外的荒棄田土也按照約定進行補償和發給,這無疑使得陳凱的威信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由此,王江接下來在廣州推行他們在潮州曾經廣泛宣傳過的一些新的技術,也得到了更加普遍性的歡迎。廣州的百姓們對於官府的信心提升,使得行政上便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舊是順德縣,收複之初的殘破不堪已經成為了過往,消失得隻剩下了那些墓碑,以及資本尚未席卷到的村鎮的那些殘垣斷壁,還在忠誠的記錄著曾經的硝煙。以龍江、龍山為起點,順德絲織工坊通過收購、產出、回籠資金,外加上行業形勢利好帶來的投資量加大,迅速的在順德縣蔓延開來。

    順德縣境內的大片桑林已經盡數為工坊收購,主家不願意變賣的,他們也設法將其拉攏到收購體係之內,憑著簽訂契約以保證蠶桑的供給。

    龍江鎮那邊,他們最初考察時看過的那片桑林,如今已經開始在向原本的稻田蔓延。田間的道上,一群一看就是東主、掌櫃般的人物在兩個本地桑農非常熟悉的粵海商業同盟會員的帶領下,正在參觀本地的絲織產業狀況。

    這二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放在後世倒更似是捧哏、逗哏的組合。不過,這也僅僅是乍一看去如斯罷了,實則二人卻是常駐龍江鎮這邊主持、監督工作的股東,另外還有幾人卻是在忙著些別的事情,此間就靠這二人向這些新近入會且準備向順德絲織工坊入股、注資的商賈們作著介紹的工作。

    “遠處的那片桑林,那是咱們剛剛來順德時就看中的,原主一家罹難,咱們便從官府手裏購了過來,建了處衣冠塚,四時祭拜著……”

    並非是徹頭徹尾的生意,從一開始便有這等人文的關懷,使得這一眾人對這粵海商業同盟是頓生好感。

    領著眾人看過了桑林,內裏的桑農們采摘著桑葉,桑葉是經過挑選的,枯黃腐敗的葉子會引起蠶的中毒和腹瀉,所以是嚴禁使用的。桑葉采摘下來會送去清洗、晾幹,,尤其是蟻蠶的食物更是要專門挑選嫩葉並進行切成條狀、塊狀。這些都是有專門的工人在做著,他們在桑林裏轉了一圈,旋即便從入口那邊轉了出去,來到了這一片原本的水稻田處。

    “咱們在這片地種植桑樹的時候,選擇了桑基魚塘的模式。這既是響應巡撫衙門和布政使衙門的號召,更是在於魚糞、淤泥可以用來肥田,使得桑樹的長勢更佳。倒是那些魚,幾乎就是白來得似得。”

    笑著逗了一趣兒,亦是引得眾人發笑。他們是常駐在龍江鎮這邊的,代表工坊的股東們負責這片區域,比之正在發笑的眾人,他們更加清楚,當初他們寄居潮州的時候,官府推廣稻田養魚,結果等他們啟程回廣州時,潮州的魚價持續性跳水,逼得一些漁民不是上岸務工,就是轉而到商船上討生活。

    這樣的現象倒也並非是普遍性的,倒是福建的糧荒間接性的給潮州的漁民緩了口氣兒。不過,隨著福建那邊的番薯得到大麵積的種植,在河上打魚的漁民總量是在持續性的下降的,正好填補了其他方麵的用工缺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