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永曆十一年(六)(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1084更新時間:2019-06-30 12:32:35

    接下來的日子裏,征求陳凱認同的書信在揚帆起航,徑直的送到了廣州城的谘議局,由一眾瓊州府籍的議員向陳凱轉交。隨後,回信同樣在波濤中遠行,渡過了驚濤駭浪,最終返回到了瓊州府城的粵海商業同盟分部的議事大廳之中。

    “撫軍老大人是支持咱們發展造船業的!”

    首倡的會員振臂一呼,眾人亦是為之振奮,哪怕是那些根本就沒打算參與其中的會員,見得陳凱一如既往的支持,同樣免不了如此。

    陳凱在信中對於他們能夠看到更遠的未來是感到欣慰的,尤其是建造歐式艦船的打算更是得到了陳凱的讚賞。用陳凱的話,泰西諸國在航海技術上已經超越了中國,這是海貿的巨大利潤驅使。最直觀的,泰西諸國的船比中國的船更大,且更加適合遠洋航行,這是長久的經驗積累所致,所以想要趕超就須得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達到新的高度雲雲。

    陳凱的文字中洋溢的是對走向海洋的憧憬,這是他們在之前並沒有想到的,因為從最開始的初衷,他們的目的就是借助於造船業這個新的利益增長點的出現,從而提升對棉紡業靠吃飯的風險的抗打擊能力。

    回信在會員間傳閱,書寫著這些文字的同時,陳凱的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很久很久以前,一次他與鄭成功之間的對話,以及那一次對話過後,又過了很久之後鄭成功對他們當時都存在質疑的一個問題的完整解答。

    “那一次談到的關於大明戰船較的問題,我專門查閱了記載,也向忠勇侯他們詳加谘詢過,問題其實是出在了對手上。

    “對手?”

    “是的,對手,確切的是倭寇。從三寶太監下西洋以來,大明海疆一片祥和,再加上北方針對蒙古韃子的軍事防禦側重,長此以往,使得水師廢弛,到肅皇帝時戰船十不存七,十足大量逃亡,等到倭亂一起,沿海各省就全然是一個有海無防的結果。那段時間,大明確有重新整頓海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俞龍戚虎,尤其是前者,十分重視發展水師,在家父主持閩粵沿海海防之前,俞家父子可以是一手打造了閩粵兩省的水師。”

    俞大猷一生先後出任過浙江、福建、南贛、廣東、廣西等五個省的總兵官,在廣東、福建期間,曾主持大力重建水師。嘉靖抗倭期間,俞大猷與戚繼光配合,往往是俞大猷憑水師、戚繼光以陸師聯手對敵,倭寇無論多麽大的聲勢,在俞龍戚虎麵前日常性的滿地找牙。

    等到俞大猷死後,倭亂已經不再是東南海防的主旋律了。歐洲殖民者的襲擾,尤其是荷蘭人曾幾次三番的對福建沿海及澎湖列島下手,除了萬曆三十二年的那一次是當時的福建總兵施德政令都司沈有容設法將其逼退以外,此後皆是俞谘皋在與荷蘭人交鋒,從銅山、廈門,到澎湖,海戰、圍城、攻城,從未少過,最終迫使荷蘭人放棄澎湖,轉而經營台灣。

    俞家父子長期在閩粵沿海出任水師高級軍官,對明王朝水師廢弛的重新恢複是稱得上勞苦功高的。倒是,俞大猷動不動就被彈劾,俞谘皋好容易把荷蘭人折騰明白了,又碰上了大玩家鄭芝龍,結果落得個被革去世襲軍職的處罰,隻能道一句武運不佳。

    “俞武襄在世時,當時大明水師主要的對手還是倭寇。倭寇侵襲,其目的歸根到底是劫掠二字。是故,倭寇往往駕駛著輕便迅捷的中型艦船,迅速突入近海登陸,而後分散劫掠,作為防禦方的水師是很難有效阻攔的。”

    “倭寇的戰法如斯,而大明水師當時的艦船規製尚且多是400料的大船,速度上本就不及倭寇的輕便船,再加上吃水深的問題,在沿海往往是碰上了倭寇也絕難追得上。如俞武襄就曾有過駕駛大船追擊,結果眼睜睜的看著倭寇從淺水區從容逃走的例子。”

    “於是,從那之後,為了有效堵截已發現倭寇船隻,大明水師隻能把大船改,從最早的400料改成00料,後來還不行,就繼續改,到最後就都是150料、100料的中型戰艦了,大船也就是9到10丈的福船和廣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