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七章 擠壓(三)(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0234更新時間:2019-08-02 20:27:34

    衢州,既取通衢之名,因有聯通浙江、南直隸、福建、江西四省之實。本地商賈,因通衢之要地,興盛非常,放眼中國古代,龍遊商幫之名亦可列於晉商、徽商之後。

    因衢州與徽州接壤,是故龍遊商幫和徽商之間商業往來極為頻繁。浙江、江西的貨物經此入徽州北上者有之,福建的大宗茶葉、絲綢等貨物同樣如此。有的,隻是直接從閩北過仙霞關入衢州,還是走溫州、處州,憑鬆陽擔挑往衢州轉運之別而已。

    承平時,貿易往來,這兩條路線皆是繁忙非常。現如今,衢州南部已經淪為了戰場。商道斷絕,雙方的官府亦是在邊境設卡封鎖,慣常走的貿易路線也不得用了。

    官麵兒上,自然是如此的。但是這世上,有利可圖就少不了鋌而走險。仙霞關那裏是沒戲的,畢竟誰也不可能在鄭成功眼皮底下玩走私,那都是鄭氏集團玩剩下的把戲。但是在福寧州到溫州這一線,丘陵、山林之間的道,股的商隊由手持兵刃,留著金錢鼠尾的漢子們護衛下,亦是不敢大作其聲,隻是悶頭兒向目的地潛行而去,唯恐被巡視的明軍、清軍發覺了。

    有道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而另一方麵,又有留發是順民,剃發是難民的法,所以如他們這般常年奔走於明清控製區的人物,留個金錢鼠尾,亦是方便。

    其實,能夠做這等掉腦袋的營生的,大多在暗地裏黑白兩道都是有孝敬的,甚至本就是官府眾人牽涉其間。奈何當下是戰時,明軍、清軍在衢州的消耗戰日夜不停,台州的拉鋸、寧紹的襲擾,亦是無有一日斷絕,這樣的時局之下,能不與軍隊碰照麵還是不碰的好。

    走私的隊伍在路上行進,貨雖不多,但這世上素來是物以稀為貴。如今,閩浙兩省的商路斷絕,貨物的利潤自然而然的會出現大幅度的提升,也正是這樣的豐厚利潤才促使著他們冒險行事。

    從福寧州到溫州府城,由福安,走壽寧,過泰順,登上了安陽江的行船,後續路途,溫州本地的合作夥伴們早有安排,上上下下的打點妥當,就不似邊界那般危險。不過,走這樣的路線,終究也是無奈。如原本商隊慣常走的銅山堡、分水關,一路沿著溫州的官道過前倉江,走平陽縣,經飛雲關至瑞安縣,最後北抵那甌江之畔的溫州府城,一路山巒險阻實在不少,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也絕非前者所能比擬。

    好容易抵達了溫州府城,交卸了貨物,接下來的路途便不需要他們了,自有本地的商賈組織鬆陽擔經處州府運往衢州。此時已經是入夜時分了,況且舟車勞頓,總要休息一夜才好啟程返回福建。

    “近來時局不好,城裏盤查得緊,能不出客棧便不要出客棧了,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請放心,我等知道輕重。”

    貨物運抵,自不能空車而返。這一夜,按道理送往福建的貨物也該是準備妥當了。然而,局勢不好,地麵不靖,貨物一時間沒有湊齊,就隻能讓這支走私隊伍繼續停歇幾日。

    接下來的兩,城裏又陸陸續續的來了兩支走私隊伍。城裏多了這許多福建人,本地的官府和綠營便未免有些緊張。不過,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道理還是通用於古今中外的,銀子到位了,再者和三支走私隊伍加一起不過百來人的規模,比之城內駐紮的兩千綠營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擔憂自然也就可以扔到了一邊。

    貨物在第三支走私隊伍抵達後幾個時辰便湊齊了,隻可惜那時候城門還是到了時辰關閉,也就隻能等到明日再行出發了。城門關閉,不等太陽真的沒過了地平線,城內的宵禁就已經開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