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一章 崩塌(二)(1/4)

作者:張維卿字數:9620更新時間:2023-02-24 13:58:32

    “你是說,噶達渾死了?”

    “是的,總製。”

    信使很詫異一向以智慧過人著稱於世的陳凱為什麽會對此表現得如此驚詫,但是應了陳凱的要求,他還是將明軍殲滅噶達渾所部八旗軍的細節一一道來。

    根據信使所言,就在濟度趕到江山縣的同一天,噶達渾便抵近到了永豐縣城南,與縣城隻隔了一條豐溪河。

    這豐溪河乃是信江上遊的主要源流,發源自武夷山北麓的仙霞嶺。河流走向大體由東南向西北,經廣豐縣城城南一路向西,匯入信江。換言之,噶達渾若是想要實現奔襲明軍在鳳林鎮的後路糧草轉運大營的話,就必須設法渡過這豐溪河,別無他途。而且,豐溪河上中遊河段河灘縱坡陡峭,所以最好是從這廣豐縣城過河,之後順著官道一路穿插過去。

    廣豐縣城已經被明軍的英兵鎮控製,噶達渾於是便派了使者入城勸降。勸降使者一去一回,倒沒有費什麽時間,事情也算是比較順利。英兵鎮的總兵官黃梧一聽說噶達渾帶著數千八旗軍與自家隻有一河之隔,在等到了使者對其人的富貴保證之後,當即便同意了歸順清廷。

    但是,黃梧也同樣提出了一些問題。按照鄭成功的軍製,鎮有監事、營有監營,再如督戰隊、餉司之流,這些無不是對於領兵將帥有著一定的監督作用,總兵官能夠一言而決的隻有作戰一事而已。甚至若想投降,除了鎮直屬部隊和他直轄的那個營以外,兩個協的副將都存在著將他的投降計劃掀翻的可能。

    大小相製是明廷祖製,他們與鄭成功交戰多年對於東南明軍的製度也是心知肚明。於是,勸降使者表示可以派八旗軍過來協助,但卻被黃梧一口回絕掉了。

    “真是個聰明人。”

    聽到此處,陳凱已是撫掌而讚,隨即便示意信使繼續講下去。

    回絕了勸降使者的提議,黃梧表示他需要半日的時間來說服眾將。等使者回到清軍大營,沒過兩個時辰,黃梧的親兵隊長就帶著一大車糧草過來,向噶達渾匯報勸說的進展。

    據說,黃梧分別找來了幾員部將,一一暗示,其中左協副將平日裏與他最善,沒費什麽氣力便說服了下來。然而,右協副將似乎還有些猶疑不決。但黃梧卻是一口咬定可以說服其人,因為那人與鄭成功是有殺兄之仇的!

    挑起了八旗將帥們的好奇心,那親兵隊長緊接著便如那猴兒獻寶似的將個中原委娓娓道來。

    那右協副將名叫蘇明,其堂兄蘇茂曾代理左先鋒鎮總兵官。左先鋒鎮乃是久負盛名的精銳之師,噶達渾很早以前就曾在福建巡撫衙門帶回來的情報中看到過,那支部隊的成軍之本乃是施琅從廣東帶回來的閩軍。再往遠說,那些隨施家叔侄入粵的閩軍更是鄭芝龍的中軍精銳,其戰鬥力本就冠於福建。後來等施琅歸附鄭成功,憑著那支部隊幾乎是一躍便成為了鄭成功麾下僅次於陳凱的三號人物。

    蘇茂是施琅的副將,在施琅反對入粵救駕一事後代理了左先鋒鎮總兵官一職,並且在磁灶大捷中表現極佳。但是因私救施琅,幹犯軍法,在陳凱截殺施琅後為鄭成功所誅。

    不過,鄭成功治軍素來講的是一個賞罰分明,蘇茂論罪當死,卻並沒有株連,就連他在磁灶大捷的功勞都沒有因此而抹除。蘇家沒有因此而受到歧視,自然也仍舊在鄭成功的麾下做事。這其中,混得最好的便是這個蘇明,如今已是一協副將。雖說,若蘇茂不死,他們蘇家如今在鄭氏集團中的地位應該還會更高一些。可事情已經發生了,蘇茂既然鐵了心要報答施琅的知遇之恩,就難免違反軍法,而在鄭成功的眼皮底下違反軍法,其下場也沒什麽好說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