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86章 進化:上(2/2)

作者:千年靜守字數:4124更新時間:2020-10-27 23:47:19

    測試台架上安置的東西,陳耕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什麽:那是一台用於傾轉旋翼機的、但發動機短艙不動、旋翼部分轉動的發動機總成!

    正式投入使用的傾轉旋翼機隻發展出了一代,也就是米國海軍裝備的、大名鼎鼎的V-“魚鷹”傾轉旋翼機,這是一種發動機短艙和螺旋槳一起轉動、讓飛機在固定翼螺旋槳飛機和旋翼機之間切換的一種“跨界”飛機,但很快美軍就發現,V-“魚鷹”這種發動機短艙和旋翼一起整體轉動的傾轉旋翼機有幾個致命的缺陷:

    首先一個就是在垂直降落模式下,因為發動機的尾噴口是向下的,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非常容易讓飛機陷入下洗的渦流環當中,容易造成飛機的高度快速下落,造成墜機;

    其次就是美軍有在直升機的側麵機艙口安裝機槍,以向地麵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傳統,這麽做的效果很好,但到了V-“魚鷹”傾轉旋翼機上就行不通了,因為V-:“魚鷹”傾轉旋翼機那垂直向下的、巨大的發動機短艙正好擋住了艙門機槍手的射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軍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V-“魚鷹”傾轉旋翼機的機腹位置安裝自動的武器遙控站,但效果都不理想,遠遠沒有由機槍手直接在機艙門口向地麵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來的方便。

    因為這兩個原因,美軍汲取了教訓,在第二代的傾轉旋翼機:V-80就采用了“發動機短艙不轉、旋翼進行垂直/水平切換”的工作模式,以徹底解決傾轉旋翼機容易陷入渦流環當中造成墜機的問題和發動機短艙遮擋射界的問題。

    至於陳耕,既然他知道了美軍傾轉旋翼機的發展過程,自然不會走這條彎路,在決定發展傾轉旋翼機的時候,就直接繞過了V-“魚鷹”傾轉旋翼機的發動機短艙和旋翼整體轉動的模式,選擇了V-80傾轉旋翼機的“發動機短艙不動,旋翼轉動”的分體式轉動模式,而付出的代價就是不得不先做出一個自重隻有400多公斤、最多隻能承載人的技術驗證機——不是商飛集團不想將飛機做的太大,而是在傾轉旋翼機的整體氣動設計、飛控係統以及旋轉機構的設計、材料、工藝方麵的水平都達不到要求,隻能通過這種技術驗證機慢慢的積累經驗。

    而現在,憑借著經驗,陳耕也知道測試台架上的那台發動機的功率低不了。

    “1500千瓦!”王大誌的臉上滿滿的都是自豪:“董事長,我們現在正在測試的動力總成的最大功率是1500K,是從我們的渦軸-1500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渦輪軸發動機和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很多地方都是想通的,用渦輪軸發動機改成渦槳,或者用渦槳改裝成渦輪軸發動機的例子,在國際航空發動機研發史上屢見不鮮,這個太正常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