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574更新時間:2019-02-06 01:06:56

    早在1640年10月份,隨著八百名墾荒的居民(400明人、100查魯亞人、00法蘭西人)的到來,宣告了西湖堡農業基地的設立。經過一年多的辛苦建設,本地居民在交建三局建築隊職工的幫助下,已經開墾出了上萬畝農田以及足夠灌溉數萬畝農田的水利灌溉設施。雖然去年該地因為誤了農時而沒有大規模種植糧食(隻收獲了部分土豆),但是農業潛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新一批移民到來後,政務院大筆一揮就將立窩尼亞人、意大利人各一千人分派到了這個地區,開始墾荒種地。當然,這麽多人不可能全都擠在西湖堡周圍,其中大約有一千人被帶到了西湖堡東北方約三十公裏處的卡馬匡河入湖口附近,開始在那裏修建一個新定居點——大豐堡,寓意為糧食大豐收。

    等到新華夏地區的明人都過來後,政務院還將遷移一千名明人以及數百名瓜拉尼人過來,最終西湖堡和大豐堡這兩處的人口總數估計將達到四千人以上,成為國內又一個人口稠密之地。這些人將在兩地開墾出十萬畝以上的農田,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同時放養一些山羊和肉牛,農閑時還可以下湖去捕魚,以盡可能增加他們的收入。可以想見,在這個農業基地開發完畢後,華夏東岸共和國從此將不再有糧食短缺之虞。相反,他們還可以大量出口一些糧食到國外,以賺取利潤來反哺工業。

    剩下的一千名立窩尼亞人和五百名意大利人,五百人被打散分配到了煤河鄉的平安煤礦,那邊最近在計劃擴產,正是大量需要人手的時候;五百人被分配到了平安鎮及其附近的桔樹鄉,那邊的碼頭、工廠和農田也正需要大量人手呢;此外,最後五百人則被集體拉到了香山堡海對麵的三炮台鄉。

    三炮台鄉在鎮海港以南的一處半島上,後世時有大橋與裏奧格蘭德相連,因鎮海港周圍的三號海防炮台修建於此而得名三炮台鄉。這五百名移民在少量法蘭西移民的指導下在此設立葡萄園,種植葡萄。新來的南法蘭西移民帶來了先進的葡萄種植技術,如果不好好利用的話就太傻了。其實不光是三炮台鄉,附近的香山堡也是一個良好的葡萄種植區,且已經付諸實施,隻是規模還不夠大而已。這些居民們將以種植葡萄為主,同時放牧山羊,再種植一些蔬菜,以供應鎮海港內規模龐大的產業工人及海軍官兵們消費。

    這些新移民分配下去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國內已經逐漸形成了以平安鎮為核心的重工業集聚帶、以鎮海港為核心的造船產業區、以東方港為核心的首都商業經濟區三大經濟圈。在接下來持續不斷的資金、人口投入下,這三大經濟圈一定能帶動整個華夏東岸共和國的經濟騰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qidian閱讀。)9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