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兒所”(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63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7:51

    出海兩後,他們在南緯4度左右的海域停了下來,此時“東岸之鷹”號海軍訓練艦開到一邊進行炮擊訓練,而其餘幾艘漁船則開始了正常的捕撈作業。畢竟,他們可不是專門出來玩的,捕魚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啊,至於訓練則隻不過是順便而已。

    巴塔哥尼亞附近海域還是有一些漁業資源的,雖然比不上紐芬蘭、秘魯、北海道等一線大漁場。甚至也比不上舟山群島、北海(英國附近)等二線漁場,但是總的來這個漁場的漁業資源還可以用“豐富”這兩個字來形容的。在後世0世紀後期。阿根廷每年在這裏捕撈約五六十萬噸的漁獲,到了1世紀,這個數字增長到了00多萬噸。

    這裏最主要的漁產品是無須鱈魚(拉普拉塔深海鱈魚),約占到整個漁獲量的40-60%;其次是滑柔魚(阿根廷魷魚),產量波動較大,多的年份能占到0%,少的年份不足10%;至於其他的鯛魚、金槍魚之類則比較少,往往加起來也就4-5%的樣子,不值一提。

    捕撈鱈魚的方法,在此時的歐洲有兩種。一種是噸位較大的漁船(100噸以上)采用的,即使用圍網進行捕撈,但此法頗為不易,因為鱈魚是深海魚類,往往生活在海底,很難發現哪裏形成了大規模的魚群;而如果船隻噸位較,那麽就隻有用延繩釣法來釣了。技術落後的法蘭西漁船(噸位40噸左右)一般是用單鉤魚線來釣,效率較低,而技術先進的荷蘭人、英格蘭人,則采用多鉤釣法來釣,即一根魚線上有多個魚鉤。至於滑柔魚,因為生活在海水中上層,可以利用其趨光性進行捕撈,同時也可以用魚鉤來釣,總之比鱈魚方便多了。

    從月7日抵達此地開始直到月15日,一共17的時間內,水手們共捕獲了5500餘條鱈魚(約噸)以及10噸滑柔魚,這些漁獲都被運到了補給加工船上,水手們將魚按大分類,分別進行加工、醃製,醃製完畢後再裝進木桶內存放起來。按照目前的東岸行情,鱈魚每斤5分錢,一條中等大的鱈魚就是04元,噸鱈魚就是00元;至於那些以低收入階層消費居多的滑柔魚,則廉價了許多,每斤才分錢,10噸魚也不過才400元,隻能是聊勝於無。

    在此時歐洲經濟富裕的意大利地區,普通人每個月大約消費840克左右的魚,基本都是鯡魚或鱈魚(荷蘭出口),瑞典由於飲食結構問題則為恐怖的接近8千克(中產以上階層)。東岸雖然沒有歐洲發達的漁業,從而造成鱈魚、魷魚這兩種主要食用魚類的價格偏高,但老百姓們憑借著較高的收入依舊能夠每月享用1條鱈魚或十多斤魷魚。特別是那些信仰主教的新移民,他們在很多節日會大量享用鱈魚——這是從舊大陸帶來的傳統,保守估計目前東岸每月的鱈魚需求量是15萬條以上,約合6萬元,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

    當然,除了捕魚之外,這700名水手還在幾條船上進行輪崗訓練,以充分保證各種技能都訓練到位。月15日的時候海軍還派人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抽查,總的結果還是很不錯的。

    月16日,船隊離開訓練了多日的海域,換了一處繼續進行捕魚和訓練。(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