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零二章 開拓總局(二)(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81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05

    而考慮到部分家長出於種種原因並不願意將孩子送到學校去接受教育——有的是認識有偏差、有的是家務活繁重(孩也是勞動力)、有的則是路途遙遠——故無論是中央的教育部還是各定居點的地方政府,都製定了各種措施激勵家長們讓自家的孩子到學接受教育。

    比如他們除保留了原本教育部統一給家長們發放的一年兩元錢的上學補貼外,還額外製定了各種獎學金措施。獎學金的多寡看各地政府的實際財政能力,當然地方上富戶、企業的捐助也必不可少,比如鐵嶺鎮就有各企業聯合設立的“鋼鐵獎學金”,南鐵附屬地就有南鐵公司出資讚助的“南鐵獎學金”,鎮海縣的多所學有“船舶獎學金”等等。另外,一些富戶在此過程中也出了不少力,比如上次前執委會主席劉為民的兒子結婚時就捐了一筆兩千元的獎學金,給了首都東方縣棉農鄉的一所學。

    這些獎學金原則上來是分發給學習成績較好或進步較為突出的學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家庭負擔較重(需要孩幫忙幹活)的學生也會得到補助、上學路途較遠的學生也會得到補助,總而言之獎學金的覆蓋麵還是比較大的,多多少少增加了學生的入學率,使得更多的孩子得到了寶貴的受教育的機會。

    當然了,對農村地區的孩子們來,即便有著種種獎學金,但他們依然不能保證百分之一百入學,或者即便入學了,也不能保證每都能到教室裏上課或上完一到五年級的全部課程。我們隻要看看鐵嶺學就可以知道情況是什麽樣了,目前該學校五個年級共有學生人,家長中政府職員有18人、工廠工人96人、商人(包括店主、販)1人、醫生人、軍人8人、技術工程師9人,家長是農民的隻有55人,占比為48%,與本地七成以上的農業人口比例極不協調。

    農村孩子的入學率如此之低,固然和家務活重、交通不便有關,但和個人思想觀念也不無相關。因此,如何將農民的孩趕到課堂上去,而不是任其將寶貴的童年生涯浪費在割豬草、牧羊放牛、照顧弟弟妹妹、幫家裏做飯、去工地上幫工掙錢、照料牲畜等亂七八糟的家務活上,絕對是當前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目前這種工作主要還是陸軍的人在做,他們通過在鄉軍人協會等機構號召退伍軍人(一般都是農村裏舉足輕重的人物)做出榜樣,將自家的孩送去上學。相信在他們的帶動下,農民們肯定會有一定程度的效仿。當然,如果這種措施再不起作用的話,那麽地方政府恐怕就要考慮采取一定程度的強製措施了!(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u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