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424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13

    奇洛埃島地形上以丘陵為主,緯度不低,氣溫不高,氣候獨特——在普遍降水不是很多的智利南部地區,這裏的降水出乎意料地大,因此造就了這裏陰冷潮濕的氣候。不過你可千萬不要瞧這個地方,這裏的土壤非常肥沃,蓋因這裏基本都是由火山岩分解而形成的富含有機質的土地,再加上茂密的森林千萬年落下來的樹葉腐殖層,可以這裏的土壤比後世中國東北的黑土地還要肥沃——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這裏太潮濕了,光照不是很充足,地麵也不是很平坦。

    早些年的時候,西班牙人在島上還有一些不大不的殖民村鎮,但在兩次東西戰爭以及阿勞坎遊擊隊的數度摧殘下,島上不多的白人、梅斯蒂索人(混血白人)殖民者早就銷聲匿跡了,就連阿勞坎印第安人也不見了蹤影——他們要麽是遷徙到了南方山區的阿勞坎尼亞王國境內,要麽是死於西班牙人的血性報複——也就是,現在整個奇洛埃島幾乎成了一個渺無人煙的“鬼域”。南鐵公司一次性送上來了兩千餘明人殖民者,他們所形成的觀海港殖民點很可能是島上最大的、也許還是唯一一個人類定居點了。

    這批從觀海衛被強行遷移來的明人百姓,基本都是苦哈哈的衛所軍戶及其家屬。當然了,這些人在明王朝的檔案上都是軍籍,即他們都是衛所軍士,但實際上這些人根本無法上陣戰鬥,也很少接受軍事訓練,就和尋常的明國農夫別無二致。甚至於,他們還因為地方士紳和上級軍官的雙重壓迫,而生活得比尋常農夫還要辛苦。這從他們的營養狀況就可以看得出來,瘦弱的軀幹、困苦的神情以及年紀不大卻已經有些花白的頭發,無一不在明白訴著他們被統治者壓榨的程度。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這些明人在大明所遭受的無邊痛苦,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堅韌的意誌和吃苦耐勞的秉性,這對南鐵公司來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這種特質非常適合在邊遠地區拓荒。也許別人看來非常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西班牙人、梅斯蒂索人以及阿勞坎人(阿勞坎人非常不耐重活)——對這些遠道而來的明人殖民者來,卻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們一旦渡過了開荒的艱難時期,後麵接踵而至的安定生活必然會使得他們更加喜悅,從而安安心心在此地紮下根來,服從東岸人的統治。

    既然有了如此吃苦耐勞的移民來源,南鐵公司又怎麽會將自己的步伐局限在觀海港一隅呢?在他們的計劃中,當觀海港的新式碼頭修建完畢、阿勞坎港的建築材料廠也投入生產後,東岸殖民者的步伐將由此逐漸深入到島嶼內陸地區,以開拓利用當地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山毛櫸森林資源。(未完待續。。)u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