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三章 長江之役(六)(1/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1278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29

    165年6月4日,在連續攻破了丹陽、句容兩座縣城後,老於軍事的劉國昌也沒敢在當地多耽擱,隻草草搜羅了一些物資,然後便押著大批劉海洋點名需要的書人、手工業者、底層讀書人、郎中等職業者,抓緊時間撤回了西津古渡。∏∈∏∈,

    而在此期間,南京方向沒有任何清軍過來,也許是劉國昌攻打句容的舉動迷惑了他們,以為黃衣賊要大舉進犯南京,因此一個個都在家裏嚴陣以待呢。可誰成想東岸人隻是虛晃一槍,然後便率軍帶著戰利品撤回了長江邊的西津渡,清軍在內地兵力的空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以至於盟軍上下都在猜測清廷會不會從江西、杭州方向抽調兵力入援江南,但這種顧頭不顧腚的做法其實意義不大,江西戰場此刻麵臨著郭升(五萬餘人)、王得仁二部的壓力,杭州方麵同樣要對寧波及溫台地區保持壓力,這兩處兵力一抽調,後果委實不可預測。

    也許隻能從湖廣戰場抽調精兵強將東調江西,然後把江西的人馬調到江南?可問題是這不就是東岸人的戰略目的嗎?他們此番出征,最大的戰略目的可不就是為了減輕湖廣、四川戰場上大順和大西政權的壓力麽?大西政權太遠不去管他,中部地區的湖廣戰場上,雲集了十七八萬較為精銳的清軍,目前在和大順的戰爭中雖占據著上風,可一旦被抽調數萬人東進,這股氣勢怕是就泄了,大順政權不定就能穩住戰線。而這顯然也是清軍難以容忍的。

    很麻煩。很難辦啊!看起來清軍怎麽選擇都很艱難。因為江南不比其他,是清廷必保之地,不能不救!否則一旦這裏打爛了,政治影響先不去它,經濟上的負麵影響就足夠讓清廷難受許久了。

    而清廷的煩惱很顯然就是東岸人的快樂,正在西津古渡邊熱火朝地搬運物資的盟軍士兵們臉上都喜洋洋的。跟著東朝劉總兵打仗就是爽利,每每繳獲甚多,都快來不及運了;有的人更是誇張地想著。崇明沙上麵的倉庫怕不是都已經堆滿了吧?

    從6月1日登陸的第一起,到今的6月4日,東岸人在一千五百餘艘大船隻的幫助下,足足花了十幾的時間才終於將鎮江之戰繳獲的各類物資及人員送回了崇明沙。而在崇明沙碼頭上,東岸人甚至連海軍戰艦都動員了起來,用盡最大力量往寧波府裝運物資,此番出戰繳獲之豐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十來的時間內,從蘇州、南京兩地趕來的清軍陸續“收複”了句容、丹陽、丹徒(即鎮江府城)等縣,然後匯集兵馬,壓向了西津渡。東岸人對此夷然不懼。他們依托古渡的城牆及部分修築的臨時營寨,與大量清軍相持。城外的清軍以騎兵居多。既有滿蒙八旗,也有漢軍馬隊,總數幾有六七千人。但這又如何?騎兵有本事來攻城啊,大爺的刀早就**難耐了。

    在相持期間,劉海洋還派奧觀海的重甲步兵營及補充連、炮兵連出戰,清軍騎兵既衝不動陣,又被火炮大量殺傷,隻能怏怏而退。而在退卻之前,有清軍將領不忿地罵道“自古隻有馬上的皇帝,沒船上的皇帝”,聞聽此言的東岸諸將轟然大笑,劉海洋更是暗笑另一個時空1840年時可不就有一個“船上的皇帝”殺過來了麽,當時“馬上的皇帝”是怎麽應對的?

    不理城外清軍無力的叫囂,東岸人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行事。6月7日,全軍在西津古渡內外足足休整了三,然後在發現城外的清軍數量稍多了一些後,劉海洋決定全軍可以拔錨朝下一個目標前進了。這幾江南的日頭漸漸毒辣了起來,氣溫升高得很快,在這樣炎熱的氣下數萬清軍在野外被東岸人調動來調動去,劉海洋想想都替對方難過,再這麽搞幾次,清軍的非戰鬥減員數目大概會大大增加吧,士氣也會跌落到穀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