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九章 倫敦與英國(二)(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954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31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165年1月10日,雪。︾,

    陰冷潮濕的冬日倫敦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自前幾日與那群商人們達成了一些粗淺的協議後——東岸承諾短期內不進入印度市場,英國人承諾幫助加大東岸在波斯的貿易總額——對方似乎在協調、整理著自己的思路,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內便沒再安排什麽聚會或談判。莫三自然是樂得清閑,於是便趁著這些閑暇時光,在湯普森先生仆人的陪同下,逛起了倫敦及其近郊,打算實地了解一下這個國家。

    17世紀中葉的倫敦自然不能和後世莫三留學時的倫敦相比,不過這座擁有40萬人口的城市仍然是此時英國乃至歐洲大陸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巨量的人口生活在倫敦,自然極大地促進了本地的繁榮,更別提還有源源不斷的外來人口湧入了——包括前來尋歡作樂的貴族、鄉紳,來大城市尋求前程的貴族、鄉紳們的非長子,以及數量更多的窮人(土地被圈占而失去生產、生活資料)。

    外來人口的湧入給倫敦日漸繁榮的工商業提供了充足的人手,商業公司的辦公機構、各類專業市場和貨棧、旅店、交易所、運輸業、碼頭等需要大量人手的商業機構得到了充分滿足,這從另外一方麵促進了這座城市的發展。

    作為工業立國的東岸外交官,相比商業情況,莫三其實更注重的是英國此時的工業發展狀況,因此,在這幾的時間內。他著重考察了倫敦及其近郊的手工業製造中心。比如倫敦城外的聖波特爾夫、聖吉爾斯、聖托馬斯、聖維達斯特、聖瑪麗等教區。這些教區手工業極為發達。擁有數百種產業,且還在不斷增加之中。比如著名的聖吉爾斯大教區,在17世紀後期就增加了60多種新行業,這預示著倫敦經濟的活力——因為隻有經濟處在欣欣向榮的環境下,才會有人民強烈的需求,才會有社會和科技的進步,也才會有新行業的不斷湧現。

    考察的現狀令莫三感到了一絲憂慮。英國這個國家很特殊啊,薔薇戰爭使得舊式土地貴族自相殘殺而勢力大減。幾任英國國王盲目插手歐陸戰事使得自己的土地不斷減少(國王變賣自己的不動產以籌集軍費),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得獨厚(島國便於發展海外貿易),這些都使得英國資產階級的力量非常強,以國王為首的保守貴族的力量非常弱,這就奠定了英國發展工商業資本主義的基礎——生就比法國等鄰居阻礙少啊。

    不過除了這些供應倫敦消費或者海外出口的商品外,號稱英國民族產業的呢絨卻極少見到,或者即便見到也是後期的印染了,且規模也不大,令莫三好生奇怪。

    “哈裏森,你的手下穿的呢絨都是倫敦產的嗎?”莫三看了看跟在身後的幾名護衛身上穿著的粗呢布衣服。然後朝他們的頭兒詢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