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九章 倫敦與英國(二)(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954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31

    哈裏森身上穿了件絲棉混紡的中高檔衣物,據產自曼徹斯特——這是一個因紡織業而興起的村鎮。產品多輸出到海外殖民地,號稱此時英格蘭最大的“村莊”——不過他的手下們則穿著差了不少檔次的粗呢布衣服,一看就是廉價貨色。

    “不,它們產自約克郡的西萊丁地區,當地有一些呢絨包買商,他們買下農民手裏的呢布後再運到倫敦銷售。”哈裏森言簡意賅地回答道。他覺得這位異教徒使節很怪,一邊看起來冷得夠嗆,一邊卻又興致勃勃地滿大街地瞎逛,並且還東問問、西看看,不時還拿出紙筆記錄,真是個奇怪的人。有這時間,去酒館裏喝兩杯多舒服啊,何必在外麵亂晃蕩呢?

    聽到哈裏森嘴裏冒出“西萊丁”這個單詞後,莫三立刻就明白怎麽回事了,因為他對此時英國方興未艾的農村手工業還是有所耳聞的,他後世留學英國時恰好專門閱讀過此類書籍。

    簡單來,為了規避手工行會(行會極度封閉、排外,規定了苛刻的開業資格,造成了實際上隻有該行會成員的兒子、女婿才能加入)的束縛,大量呢絨商人將生產轉移到了農村,以規避城市行會高額的租稅、工資。在這一方麵,農村的優勢簡直太大了,首先這裏靠近原料產區,羊毛極為便宜;其次很多地方水力資源豐富,這意味著可以使用水力機械漂洗、印染,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最後,農民們一般視農閑時紡紗織布的行為為增加收入的副業,這給呢絨商人們壓低工資創造了條件。

    總而言之,將生產活動轉移到了水力、交通條件都不錯的農村,這大大降低了呢絨的生產成本,從此使得英國呢絨在價格上極具競爭力,漸漸占領了德意誌、北歐和中歐地區很多市場,一大批商人因此而富有了起來。

    與此相對的是,被手工行會牢牢把持著的城市,因為堅持生產高標準、高品質的呢絨(因為城市勞動力價格高,隻能生產利潤較豐厚的上等貨),他們的銷售對象隻能定位為城鄉富戶,故市場較,遠不如逐漸興起的鄉村手工業,這使得很多城市的發展陷入了停滯。

    城市的發展陷入停滯了,但定位為生產大量廉價低檔呢絨的鄉村卻獲得了快速發展,再加上航海盛行帶來的世界經濟體係(彼時僅限於歐洲及各國海外殖民地)的形成,受千百萬低收入勞苦大眾喜歡的廉價呢布便擁有了巨大的市場,使得這項工業的發展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時幾乎達到了階段性頂峰——在那個年代,英國幾乎有一半的農業人口在從事鄉村手工業,其中相當部分是呢絨行業的。

    “倫敦近郊有生產呢絨的鄉村嗎?如果方便的話,我想去看看。”莫三突然興起了到這些呢絨產地去看一眼的念頭,因為他真的很憂慮,憂慮在英國平靜的表麵下逐漸醞釀著的工業萌芽。想想看,數百萬價格極為低廉的勞動力(英國鄉村手工業是男女老少齊上陣,一般在家裏工作,號稱“農舍經濟”)所帶來的東西是極為可怕的,可怕到莫三害怕他們摧毀東岸共和國引以為傲的紡織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