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七章 定海(一)(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74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0:46

    不過近兩年由於接了西班牙王國、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大訂單,再加上國內出口經濟蓬勃發展,海上運力驟然緊張起來,南海運輸公司在政務院的扶持之下也開始大造商船,這導致了兩家造船廠的業務量激增,人手嚴重不足;而且,到了今年,隨著新華夏殖民地的設立以及當地極為豐富的木材資源的發現,國內工業部門自然而然地萌生了開發當地優質硬木資源的衝動。

    因此,在這幾項因素的聯合作用下,人手匱乏的兩家造船廠以及木材加工部門便提出了使用先進機器以解放大量人力的要求。對於他們的這種要求與呼聲,最終壓力還是轉嫁到了第一機械廠機床車間的身上。很快,在成立螺紋車床研發組後,關於木工車床、鋸床的研發組也相繼成立。

    (本書首發起點中文網,請支持正版閱讀,外站所發章節為錯舊章節)

    他們研發的步驟和螺紋車床也頗為相似,就是以現有的水力、腳踏機床為基礎設計、試製,然後依據客戶要求逐步改進機床實際使用中暴露出來的缺陷加以改進,然後再交給客戶試用,然後再改進。如此循環往複,直到一款成熟、使用的機床被設計、生產出來為止。

    上個月交付給北方兵工廠的一批木工車床中在試用中展現出了令人滿意的性能,兵工廠的工人們使用這些機床為英格蘭人加工一批長矛杆。結果僅僅隻用了十幾分鍾,一根約15英尺的硬木矛杆便被加工了出來,用手摸上去後發現其表麵雖然不如手工切削的光滑,但也相當不錯了。更關鍵的是,使用車床加工這根矛杆的成本低啊,而且還隻用了十來分鍾。這就是工業化生產的魔力,其成本與效率完全不是手工業者能夠望其項背的。加工完矛杆後,技術人員將機床稍稍改裝了一下,然後便開始加工起了木質槍托,仍然極為效率。

    大工業機器生產的魔力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許在批量的生產中,機器的優越性還無法體現出來。就像以前東岸人的軍工業務還沒開拓起來一樣,兵工廠的木匠們有的是時間來慢慢加工槍托、矛杆,頂多使用一些簡單的水力和腳踏機械而已。不過當海量的生產任務擺在你麵前的時候,這種簡單的、低效率的生產方式便有些力不從心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大工業生產的模式。

    有了這些新機器後,當然也得有足夠的操作機器的人員。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因為在機床開始普及後,必將會使各個廠裏相當多的一批木匠、鐵匠、銅匠們集體“失業”。這些人原本便在廠裏麵上班,熟悉廠裏的製度,對生產的產品(至少是本人負責的工序)也極為了解,正是現成的機床操作工的來源。(未完待續。)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