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二十一章 以打促和(三)(3/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981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03

    整個南美洲湖泊貧乏,但巴塔哥尼亞地區安第斯山脈東麓東側,冰蝕湖、冰磧湖廣布,大大共有00多個,構成南美唯一的重要湖群。

    水文

    兩岸為懸崖峭壁的河穀深而寬,從西到東切入台地。這些河穀都是過去從安地斯山流向大西洋的河流的河床,隻剩下少數發源於安地斯山的河流尚有常年流水(如科羅拉多河、內格羅〔negr〕河、丘布特〔hubu〕河、森格爾〔senguerr〕河、奇科〔hi〕河及聖克魯斯河等)。多數河穀或者有間歇流水--如發源於安地斯山的科奇(ig)河和加列戈斯(gallegs)河,或者為整個或部分河段已完全幹涸的幹河,如德塞阿多(desead)河。由於受風沙的影響,現已麵目全非。從表麵一點也看不出昔日曾經有河水流過。還有其他河流,如佩爾迪多(perdid)河,流入淺鹽灘和鹽塘而中止。峽底很深,大都為衝積粗砂和礫石,具有彌補地表水不足的地下水庫的作用。

    巴塔哥尼亞台地與巴塔哥尼亞安地斯山脈之間的中間地帶是冰河槽或冰鬥中的一連串湖泊,這些冰鬥被冰磧層或鬆散而不分層的冰磧物等冰河的其他形成物所阻塞而形成湖泊。納韋爾瓦皮湖以北,除拉卡爾湖(laar)外所有湖水均流入大西洋;而納韋爾瓦皮湖以南除別德馬(vieda)湖和阿根廷湖外,所有湖水通過深狹穀流入太平洋,這些狹穀是因科迪勒拉自上而下受到侵蝕,沿東西方向被切斷形成的。

    在巴塔哥尼亞,內格羅河以北的土壤質量最好,特別是由火山岩形成的土壤。向南土壤逐漸變得貧瘠多石,在地麵上常常有大片的鵝卵石。

    氣候

    巴塔哥尼亞受南太平洋西風氣流的影響,海洋潮濕空氣被帶進大陸。西風氣流吹過南美洲的西海岸和安地斯山脈,因冷卻和凝聚作用濕度降低,當進入巴塔哥尼亞時空氣已經幹燥。巴塔哥尼亞可分為南、北兩大氣候區,分界線從安地斯山脈約南緯9°起,至瓦爾德斯(valdes)半島正南約南緯4°為止。

    北區為半幹旱區,年平均溫度約為1~0(54~68f),有記錄的最高溫度約為41~45(106~11f),最低溫度為-11~-5(1~f)。日照時間沿海最短,內陸至西北部最充足。年降雨量約90~40公厘(.5~17寸)。盛行幹燥、凜冽和強勁的西南風。

    南區的氣候與西麵安地斯科迪勒拉的潮濕氣迥然不同。南區的北部實際上不受大西洋的影響--也許因為其沿岸地區海拔較高,在聖豪爾赫(sanje)灣周圍達到74~548公尺(900~1,800尺)--雖然太平洋凜冽的西風和大西洋近海寒冷的福克蘭洋流有某種影響。在南部隨著緯度增高,地形越來越呈現為半島形,受到大西洋的某種影響。南區的氣候寒冷、幹燥,沿岸的溫度比內地高,並有強勁的西風。年平均溫度為4~1(40~55f),最高溫度約達4(9f),最低溫度-9~-(16°~7f)。冬季降大雪,全年有霜凍,春、秋兩季隻是夏季與冬季之間很短的過渡期。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7~0公厘(5~8寸),但曾有高達48公厘(19寸)的記錄。中部幹旱地區降水較少,但日照時間較沿岸和安地斯科迪勒拉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