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航與嫁妝(3/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1090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04

    他於1519年9月0日率領一支探險船隊開始航行。到達南美洲東海岸後,沿著海岸前進,在第二年10月1日進入他要尋找的海峽。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航程,戰勝了死亡的威脅,終於在11月8日駛出海峽,進入風平浪靜的太平洋,為第一次環球航行開辟了勝利的航道。後人為了紀念麥哲倫對航海事業作出的貢獻,把這段海峽稱為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全長59公裏,寬窄懸殊,深淺差別也很大。最寬的地方有公裏,最狹處僅公裏左右;最深處在千米以上,最淺的地方隻有0米。當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在海峽航行時,夜晚曾見南邊島嶼上升起一個個火柱。這是印第安人點燃的烽火,因此這個島嶼也就被稱為“火地島”。火地島是海峽南邊的最大島嶼,麵積4.8萬平方公裏,東部屬阿根廷,西部屬智利。

    麥哲倫海峽的一些港灣可停泊大型艦隻。因為航道曲折艱險,自從巴拿馬運河通航後,來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隻一般不再經過這裏。麥哲倫海峽西部航段長年偏西大風,湧浪和風向基本一致。海峽東部每年9月中旬至來年月盛行西北風,10月至11月份風力較大,通常是早晨起風,下午隨日落風力逐漸減弱。西部風力總是大於東部風力,太平洋入口的風浪一般要大於東部大西洋入口的風浪,經常高達9~11級。冬季通過時,海峽內寬闊水域的風力有時高達7~8級,受岸形遮擋湧浪不是很大。

    能見度

    海峽內沒有明顯的霧季,西部航段幾乎常年視距良好,隻是冬季下雪時會有短時間視距較差。東部區域在秋、冬季節,即每年4~5月份部分航段有霧產生,常見於第一狹水道和第二狹水道區域,其它季節少有霧形成。

    潮流

    麥哲倫海峽的流向和流速在不同的航段不盡相同。主航道內的流向受潮水影響一般沿著航道非東即西,但有河**叉的航段流向多變,航經此類航段時要注意流壓差影響。在太平洋入口至7°之間的西部航段幾乎全年盛行東向流,流速受當時風力和海流影響一般在1~節之間,落潮時雖有西向流產生,通常被東向海流抵消而表現為東向流。中部航段流速一般在1.5節左右,流向受潮水和分支河道的影響而變化。東部航段流速變化較大,特別是在第一狹水道和第二狹水道航段流速可高達7~8節,在漲潮時為西向流,落潮時為東向流。區域劃分

    如果船舶在通過麥哲倫海峽前、後停靠智利港口。強製引水的範圍比隻通過海峽的船舶

    大的多,在西海岸強製引水範圍包括自(4°40′S//074°00′)向南至整個麥哲倫海峽海域。引水在船航行時,部分航段是沿內水航線航行,由於內水航線大多時間是在島中穿梭。因此可以避開南太平洋的大風浪。

    如果船舶隻是跨洋經過麥哲倫海峽,不停靠智利港口,則強製引航區域為從海峽大西洋入口引水站至PUNAARENAS港(5°10′S//070°54′)正橫位置。太平洋入口至PUNAARENAS港正橫位置為自引航段,東、西向航行船舶規定相同。整個海峽航程一左右,其中強製引航段航行約10個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