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雄三鎮(一)(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76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07

    日本的《唐大和上東征傳》在平勝寶五年(75)條載:立誌東渡弘揚佛教的鑒真和尚所乘坐的船“廿一日戊午,第一第二舟同到阿児奈波島”,並在島上逗留半個多月。“阿児奈波”在日語中讀作“knaa“即現在的衝繩島。

    據成書於唐開元八年(70)的日本推古二十年(60)條和舒明元年(69)條分別記錄“掖玖人二口流來於伊豆島”“遣田部連於掖玖”等。據考證,《日本書紀》所載的“掖玖”或“夜句”即是現在衝繩的屋久島。

    西方學者提出了另一種法,認為上古時代的琉球居民可能來自印度尼西亞或澳大利亞,屬於馬來人。日本學者則根據對遺傳因子的研究,認為琉球人可能與阿伊努人、大和族同源(也是繩文人後人)。請參考:[1]

    琉球語言與文字

    北琉球圈(包括衝繩)的土著語起源於九州的隼人族語言,和大和語有著同一語源。目前考古學界通過基因人種分析,已經證實了“衝繩語”起源於一種更為古老的語言“繩文語”,而“古日語”和“隼人語”同屬於“繩文語”的分支。

    南琉球圈(包括與那國)的土著語主要起源於南島語係,和古日語區別較大。但是這種區別依然於“漢語”和“藏語”、“漢語”和“維吾爾語”的區別,“與那國語”部分語法結構及同源詞和古日語還是一致的。但由於其在發音、同源詞上更多偏向於南島語係,所以包括日本國內的專家都不認為“與那國語”屬於日語語係。[]

    與“漢語官話”的區別

    需要把“琉球語”和琉球國外交時使用的“漢語官話”區分開來,“漢語官話”隻是在與明朝外交時才使用,負責使用的就是“通事”一職。就好像我們出訪歐美等國家需要帶“英語翻譯”一樣,“通事”就是琉球國外交時的“漢語翻譯”。

    中國最早記載琉球語言文字的是《使琉球錄夷語夷字附》參見[]:可見其中記錄了“琉球的本土文字”及“平假名”。雖琉球本土文字和日文假名相同,但語言有所差異。跟東亞的其他國家一樣,除了本土語言之外,漢字為琉球國外交時的官方文字,漢語在某一個時候也可以看成是琉球的“通用外語”,在與中國、朝鮮、越南的外交往來中皆使用漢語。琉球人的石碑碑文以及士族的家譜,也發現有漢字記載。與明清和日本交往,往往通事一職非常重要。在明清時代,琉球國不斷向南京和北京的國子監以及福州的琉球館派遣留學生學習漢語語言。根據對留存下來的琉球人使用的漢語官話課本的研究顯示,琉球人所學習的漢語官話在語音上受到了閩語,尤其是福州話的影響,嚴格地是“福州的官話”。早期,琉球國在外交場合皆使用漢語,而在官方文書上則使用漢字與假名混合的琉球語書寫係統,有時也使用漢語書寫係統。除了漢字之外,琉球亦擁有自創的字,即所謂的“球字”(包括自創字和假名符號)。

    一般而言,琉球的普通民眾不需要學習“漢語”這門外語,所以傳統的琉歌記載均為象形符號或平假名的書寫方式。琉球語亦有不同的方言,而方言之間的差異大概相當於法語和意大利語之間的差異。

    文字

    昔日的琉球國使用漢字和假名記述王朝曆史,而下層百姓則使用一種平假名及象形文字。

    琉球群島是西太平洋一係列島嶼,位於台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呈東北-西南向。琉球群島從北到南,包括奄美諸島(統稱“薩南諸島”,屬鹿兒島縣),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統稱“琉球諸島”)。麵積共4,600多平方公裏。人口140多萬(1985)。(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