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九章 獨吞(二)(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80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08

    海峽兩側陸架狹窄,陸坡陡峭。海底由戴維海嶺、莫桑比克海盆、馬達加斯加邊緣台地和科摩羅海盆組成。戴維海嶺縱貫海峽中部。海嶺的西南麵為莫桑比克海盆,因有戴維海嶺的屏障,海盆北部沉積物較厚,南部則較淺。海峽底部的沉積物隨地形而不同。東西兩側陸架以沙為主,從陸架往外到000米等深線處,以粉沙為主,中部000米以上的深海主要為粉沙質粘土。

    氣候狀況編輯

    海峽屬熱帶氣候,位於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脊和赤道低壓之間,受東南信風控製,並受北印度洋季風影響。南部,全年盛行東南信風,風力穩定,月平均風速在6米/秒以上。北部,1至翌年月,受北印度洋冬季季風影響,盛行東北風,月平均風速為5-6米/秒;月和11月,風向多變,風力較;但7-8月可達7-8米/秒。海峽終年少大風,6級(10.米/秒)以上大風頻率不到10%,8級(17.米/秒)大風頻率僅1%。1至翌年月有熱帶氣旋過境,但為數甚少。氣溫北高南低,月分別為8和7,8月為5和。氣溫年較差南大(5以上)北(不到4)。年降水量北多南少。東北岸的馬任加為毫米,海峽南部的尤羅帕島為55毫米。西岸的克利馬內為000毫米,馬普托為750毫米。降水量1-月最多,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0%,8-11月最少。

    自然資源編輯

    浮遊植物的主要種類是矽藻,以努貝西島附近為最多。其次是甲藻和顆石藻,後者多分布於海峽的南北兩端。浮遊動物的生物量,7-9月一般不超過10毫升/米(以0-00米垂直網每平方米計算),10-11月海峽中部和西北部為10-0毫升/米。主要種類有撓足類和端足類甲殼動物、磷蝦、有殼翼足類和腹足類軟體動物reads;。底棲生物的生物量,北部多於南部,各為15-0和-5克/米。莫桑比克海峽全為遠洋性魚類漁場,東北部為近岸魚類漁場。金槍魚產量為印度洋最高產區之一。

    在讚比西河口附近陸架上,表層沉積物含%的重礦物,砂礦中含1.4%的低質鈦。馬達加斯加的西岸中部和西南近海還有磷鹽岩和石油。

    經濟地位編輯

    僅馬達加斯加在007年外國入境遊客人數就達到44000人次,旅遊收入達億歐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000個,各種國家公園共接待遊客99萬人次。莫桑比克海峽的經濟價值日益凸顯。[1]

    交通要道編輯

    早在10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經過莫桑比克海峽,來到莫桑比克地區建立據點,進行貿易。莫桑比克海峽是從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波斯灣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要通過這裏運往歐洲、北美,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別是蘇伊士運河開鑿之前,它更是歐洲大陸經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東方去的必經之路。蘇伊士運河開鑿,一些巨型油輪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而需從該海峽通過,海峽的平均寬度有450千米,北端最寬處達960千米,最深點為5米,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因為莫桑比克海峽既寬又深,所以能通過巨型輪船。從波斯灣駛往西歐、南歐和北美的超級油輪,都是通過這條海峽,再經好望角駛往各地,因此它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

    莫桑比克海峽地處熱帶,莫桑比克暖流處北向南流,終年炎熱多雨,海中多珊瑚礁。海峽北口中部的科摩羅群島和西南岸的馬普托港(屬莫桑比克),都是船運的戰略的要地。

    殖民曆史編輯

    早在10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經過莫桑比克海峽,來到莫桑比克地區建立據點,進行貿易。1世紀,海峽地區曾經建立過經濟、文化相當發達的馬卡蘭加帝國。明初鄭和下西洋也曾到過莫桑比克海峽。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莫桑比克海峽曆來為殖民者所垂涎。從16世紀起,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先後染指該地區,之後,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淪為葡萄牙和法國的殖民地。為了擴大殖民利益,葡法兩國分別在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修建了大量港口,包括東岸馬達加斯加的馬任加、圖萊亞爾,西岸莫桑比克的馬普托、莫桑比克城、貝拉、克利馬內等。其中,莫桑比克城更是有著悠久的曆史,作為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發現時期的古老港口,它曾經在海上交通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從該港口出發,鐵路與非洲內陸的鐵路網相連接,可以橫貫非洲大陸南部,直抵安哥拉位於大西洋岸邊的港口。這不僅使得莫桑比克海峽成為溝通印度洋及大西洋最便捷的交通要道,而且也使海峽地區成為殖民者向東非和亞洲侵略擴張的基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