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九章 獨吞(二)(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80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08

    發展現狀編輯

    為了獲得獨立,海峽地區的人民進行了幾個世紀英勇頑強的鬥爭,馬達加斯加於1960年6月6日宣告獨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國於1975年6月5日正式宣告成立,海峽北端的科摩羅群島也於1975年7月6日正式獨立,海峽地區逐漸擺脫了殖民統治。

    海峽兩岸地形複雜。馬達加斯加島的西北岸為基岩海岸,蜿蜒曲折,穿插著珊瑚礁和火山島。莫桑比克北部海岸,為犬齒形侵蝕海岸。由此往南,海峽兩岸都為沙質衝積海岸,發育著沙洲和河口三角洲。唯獨讚比西河口兩側,為紅樹林海岸。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麵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裏安)和加裏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嶼,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最近距離為86千米。麵積為6.7萬平方千米。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而多山的陸塊。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千米。海岸線總長991千米。是南回歸線穿過印度洋的最大島。

    馬達加斯加全島由火山岩構成。中央部分平均海撥800-1500米,通常被稱為中央高原。察拉塔納納山主峰馬魯穆庫特魯山位於高原的北部,海撥876米,為全國最高點;位於中央高原的阿勞特拉湖,是馬達加斯加的最大湖泊。東部為帶狀低地,多沙丘和瀉湖。西部為緩傾斜平原,從500米高原逐漸下降到沿海平原。有貝齊布卡、齊裏比希納、曼古基和曼古魯4條較河流。000多年前,人類首次從亞洲和非洲移居於此,從此對這裏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馬達加斯加的獨特的曆史似乎可以解釋它不同尋常的豐富物種——大約有0多萬種動植物,包括fssa、型食肉動物和大約5種狐猴在內,這些都是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所沒有的。由於馬達加斯加島的森林限製,fssa是島嶼上最大的野獸(貓科動物)。這裏還有青蔥茂盛的雨林與烈日灼人的平原並存。[1]

    馬達加斯加主要居民由18個部族組成,其中伊麥利那、貝希米紮拉卡和貝希略三個部

    族分別超過總人口的10%以上,另外希米赫特、薩卡拉瓦、安坦德羅和安泰薩卡分別超過總人口5%以上;馬達加斯加其他居民有科摩羅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法國人,華僑和華裔約1.5萬人。當地以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的馬達加斯加語為民族語言,法語亦有通用;主要宗教有基督教(信徒占70%)、******教(占8%)和傳統宗教。

    馬達加斯加的華僑不少都在馬島擁有大片莊園。他們都由華南各地循水路經南洋、塞舌爾群島到達馬島。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後來移居法國,或回到南洋或香港生活。(未完待續。)

    p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