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六章 北寧(一)(今日四連發)(3/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1142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13

    灰鯧

    灰鯧

    散棲息於潮流緩慢的海區,冬季在黃海南部和東海弧形海溝內越冬,棲息水深不超過10米,喜在陰影中群集。成魚主食水母、底棲動物和魚;幼魚主食魚、箭蟲、橈足類等。

    刺鯧

    俗名?鯧、肉魚、瓜核、肉鯽、南鯧、玉昌、海倉。生活於亞熱帶海域,幼魚棲息於表水層,常躲藏於水母觸須中以尋求保護,成魚則為底棲性魚。肉食性,以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產浮性卵。體呈長卵圓形,側扁。頭,吻短。體被薄圓鱗,易脫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較

    刺鯧

    刺鯧

    淺。鰓蓋後上角有一黑斑。尾鰭深叉形。

    價值功效編輯

    營養價值

    鯧魚含有多種營養。100克魚肉含蛋白質15.6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0.克,鈣19毫克,磷40毫克,鐵0.毫克。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鎂,對冠狀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並能延緩機體衰老,預防癌症的發生。

    食用功效

    鯧魚具有益氣養血、補胃益精、滑利關節、柔筋利骨之功效,對消化不良、脾虛泄瀉、貧血、筋骨酸痛等很有效。平魚還可用於兒久病體虛、氣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醫學價值

    鯧科動物銀鯧的肉。鯧魚又稱昌候魚、昌鼠、鯧鯿、鏡魚、平魚、叉片魚。分布於我國南海、東海、黃海、渤海等沿海。獲得後,除去鰭、內髒,洗淨鮮用。

    比目魚又叫鰈魚,硬骨魚綱鰈形目魚類的統稱。體甚側扁,呈長橢圓形、卵圓形或長舌形,最大體長可達5。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兩眼均位於頭的左側或右側。口稍突出。鰭一般無鰭棘。背鰭和臀鰭基底長,與尾鰭相連或不連。廣泛分布於各大洋的暖熱海域中,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食。種類繁多,全世界有540餘種,中國產10種,主要類別有鰜、鮃、鰈、鰨、舌鰨等,為經濟魚類。[1]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魚蝦。它們特別適於在海床上的底棲生活。由於它們的身體扁平。雙眼同在身體朝上的一側,這一側的顏色與周圍環境配合得很好;它們身體的朝下一側為白色。比目魚的身體表麵有極細密的鱗片。比目魚隻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它們主要生活在溫帶水域,是溫帶海域重要的經濟魚類。

    鰈形目(pleurneifres)約600種卵圓形扁平魚類的統稱,又叫獺目魚、塔麽魚。見於熱帶到寒帶水域,多為海產,生活於沿大陸棚中等深度的海水中,但有些則進入或永久生活於淡水。肉食性,底棲,靜止時一側伏臥,部分身體經常埋在泥沙中。有些能隨環境的顏色而改變體色。比目魚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兩眼完全在頭的一側;另一特征為體色,有眼的一側(靜止時的上麵)有顏色,但下麵無眼的一側為白色。其他特征為沿背腹緣分別具長形的背、臀鰭。鰈科(pleurneidae)100種,一般兩眼位於右側。鮃科(bhidae)約00種,兩眼均在身體左側。其他主要科有鰨科(sleidae)和舌鰨科(ynglssidae)。比目魚的體型各異,型種僅長約10公分(4吋),而最大的大西洋大比目魚(hippglssushippglssus)可長達公尺(7呎),重5公斤(70磅)。許多種類如大比目魚和大菱鮃,全是名貴食用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