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上掉餡餅(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33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42

    比如,1磅火炮應該是117毫米口徑的,但在東岸,卻是1毫米口徑的。再比如,8磅火炮在東岸是15毫米口徑的、6磅火炮在東岸是8毫米口徑的等等,與荷蘭人常用的口徑未必都一致,因此他們隻能無奈地采購了滿滿一大船的各型炮彈及火藥,運回家先用著,然後再想辦法讓荷蘭資本設在瑞典及北德意誌的武器工坊,緊急加工、生產東岸製式口徑的炮彈,也是夠蛋疼的。

    這些生產出來的火炮將由廠區內的平板軌道車運到鐵嶺火車站,然後在大興港裝船出海駛往聯合省。與這些火炮一起運過去的,還有部分前裝線膛槍和米尼彈,這是為了給6軍兩個混成營集體換裝用的,時至今日,人口、生產力、軍力都漸漸上來的華夏東岸共和國,也不必再對這種武器藏藏掖掖了,裝備了這兩個混成營,東岸人就已經擁有了整整三個使用米尼槍的混成營了,相信在熟悉新武器、新戰術後,其軍事力量也能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另外最後還有為數不少的馬口鐵,這些運往北方平安縣的國營罐頭食品廠用的,他們目前也在嚐試使用陶瓷、玻璃以外的材料製作罐頭食品,其中馬口鐵更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是農業部某些大員交代下來的事情。

    而起馬口鐵,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鐵嶺特鋼廠逐漸展起來的鍍錫薄板產業,即鐵嶺特鋼廠將一些鐵條用軋製設備壓軋成了極薄的薄鐵板(當然其厚度與現代零點幾毫米的無法比),在經過酸洗去除表麵的鐵鏽之後,加入窯內鍍錫。

    其具體工藝是:窯內有一排盛有熔融錫和油脂的槽,槽下有火。先將薄鐵板浸入油脂中,然後再浸入錫中,這個浸漬過程有些長,因為要確保完成鍍錫;而在這個過程完結後,需要用劍麻纖維刷刷掉板子表麵的殘留物,然後再在旁邊的純錫中浸漬一段時間,隨即立刻將它們浸入油脂中,以防錫比鐵冷卻得快導致鍍錫板表麵出現龜裂;完成這一步後,還要把他們浸入更低溫度的動物性油脂槽中,最後在一個注有熔融錫的狹槽中浸入鍍錫薄鐵板,以去除鍍錫板邊緣部位形成的錫“瘤”。

    這種工藝是鐵嶺特鋼廠花費了多年時間、大筆資金,經曆了無數次的實驗,並借鑒了舊大6國家在鍍錫板工藝上的部分成果,才逐步摸索出來的,並立刻獲得了國家專利局的專利認證,獨家生產起了這種被穿越眾成為“馬口鐵”的鍍錫薄板,並已經開始規模地出口至罐頭食品廠試用,看看效果怎麽樣。

    一旦平安縣那邊成功研製出馬口鐵罐頭生產線,采用機械或半機械的方法批量生產馬口鐵罐頭的話,那麽馬口鐵罐頭食品的生產也就將正式提上議事日程。而如果這種新鮮事物被確認效果還不錯的話,那麽可以想象的是,今後華夏東岸共和國相當一部分罐頭食品的生產,都要用到這種馬口鐵了。畢竟,陶瓷或玻璃質地的罐頭,不但易碎,而且非常沉重,早就被6海軍的後勤參謀們詬病不已了。如果國營罐頭食品廠的馬口鐵罐頭能大規模鋪開的話,相信市場前途還是非常廣泛的,那樣鐵嶺特鋼廠就又多了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1665年9月8日,第一批門1磅火炮搭了一趟運輸燃料的順風列車,從鐵嶺縣抵達了大興港碼頭,並存放進了專門的武器庫內。準備待其他火炮生產完畢後,再一起裝船運往鴨子湖那邊的鎮海港碼頭,由海軍的護衛炮艦護航,啟程前往聯合省的阿姆斯特丹——對於這種上掉餡餅的大生意,東岸人一貫還是很重視的,以做到盡量讓荷蘭這種大金主滿意。(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