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三章 艱難的進步(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44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18

    “先生,或許情況沒這麽悲觀。”下屬也安慰起了查爾斯爵士,隻聽他道:“即便是兩國貿易真的為之停頓一段時間,那也沒什麽,或許可能還會更加激勵伯明翰的工匠們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藝、激勵工場主們快改進自己的工場的水平及管理、激勵學者們更快地破解東岸人所特有的知識,這並不一定是壞事。”

    “也隻能這樣想了。”查爾斯苦笑了,道。其實,事情哪有那麽容易!

    查爾斯爵士也算在東岸生活了很多年了,對這個國家的很多事情都知之甚詳。比如這個國家有著許多規模龐大的工場,工人們集中在一切幹活,是全職的,這在英格蘭也隻有少數地方有這種性質的企業。而且這些工場還自己建立了自己的廠辦技術學校,從學畢業生中招募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少年進入學習各種技藝,以更好地為工場所用。

    這種培訓工人的方式,英格蘭也隻有一些行業協會能夠做到,規模也要得多。而且,那些行業協會培養出來的學徒,幾乎要為投資自己的人沒日沒夜地幹上十年甚至更久,才有可能獲得自由,能夠獨立開業,這怎麽能和東岸比?更別提兩國培養的學徒之間在知識水平上的差異了,查爾斯以前在英格蘭就經常聽人抱怨自己手底下的工人蠢笨無比,教一個東西教了很久都教不會,但這種情況在東岸就好很多,至少這些學徒都是學畢業,在理解水平上要強得多,那麽學起東西來自然快了——當然這也僅限於城市,在廣闊的內6腹地,聽那裏的教育很成問題,學畢業生數量很少,教學質量也差,所以大量無知的鄉村少年也充當起了工業學徒,他們就和英格蘭的學徒相差無幾了,由此可見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在東岸待得越久,查爾斯越是深刻地認識到,英格蘭工業與東岸工業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這部分由工業水平和教育決定,部分由體製決定。英格蘭的工業在兩國貿易斷絕後當然可能會受到刺激從而產生進步——其實這些年來一直在進步——但能進步到什麽程度就很難了,這需要他們先改革自己落後的工業體製,但這太難了。同樣還有教育也是如此,窮子們除非運氣特別好,不然是不可能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即便那隻是艱辛無比、缺乏自由的學徒教育。

    不過,查爾斯先生也相信,在自己一封又一封外交信件——其他國家的使節或商務人員大概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吧——寄回倫敦之後,無論是國王陛下本人還是國會的議員先生們,對此都該有些觸動了吧?還有自己冒風險重金搜羅的東岸的一些基礎課本、科學雜誌(尤其是醫學)乃至普通報紙,聽倫敦建立起了一個規模不的翻譯館,一邊進行著翻譯工作一邊招募學生教授漢語,那應該也是被學多人了解了——聽倫敦目前已經開始禁止人們隨意往街道上潑灑汙水或傾倒垃圾了,雖然效果如何還很難,但這至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英格蘭隻要繼續走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未來過東岸也不是不可能吧?畢竟,看《真理報》上所術,截止今年(1668年)年中,全東岸人口估計才剛剛達到了15.萬的規模(其中明人占44.5%,二代國民占比已攀升至9.17%,白人男子數量繼續維持在7%的樣子,白人女子數量幅下降到了9.%,另外非國民勞務工的數量已上升到8.8萬人的曆史高位,令很多人為之驚訝),比起英格蘭要少上三百萬,若是再算上處於英格蘭支配之下的蘇格蘭、愛爾蘭的話,那就更是沒法比了。

    所以,英格蘭還是大有希望的,前提是他們繼續做正確的事情,查爾斯先生對此充滿希望。(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