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七十六章 山*東地震(八)(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8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22

    這次一動員起來,以川中的富庶,將軍隊規模擴大個一倍應該問題不大,雖然戰鬥力可能會有所降低,但對付下南明那幫歪瓜裂棗應該不至於太難。其中唯一的變數,大約就是南明朝廷在接納了昔年大西軍的流亡勢力後,如今除了地方上的明軍之外,朝廷直屬的軍隊幾乎盡為“西賊”掌握,戰鬥力比起幾年前有了不少提升,吳三桂南征的話能不能取得預期的勝利也不好。

    再者,據張獻忠的幾個幹兒子如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人都是一時之傑,如今南明那條破船形勢又很危急,大家也沒什麽好爭的,因此勠力同心之下,攜整頓完畢的六七萬大軍,輔以地方上數萬明守軍,未必就是大敗虧輸的結局了。而一旦吳三桂不能迅取勝,以大明在西南深耕三百年的遺澤,當地數量多如牛毛的土司蠻酋們幾乎肯定會跳到南明一方,屆時吳三桂不要弄巧成拙,反被人攻入川南啊,這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戰爭的不確定性,從來都是極大的!

    西南局勢出現如此重大的變化,也是郭普夏此次前來接洽順國上下的最主要原因。雖然這個消息目前還隻是風傳,但可能性很高,左營派到川中的很多習作都給出了明確的信號,即四川目前正在醞釀大戰,矛頭不知指向何方、規模不知如何,但攻伐雲貴的可能性極大,也就是要拿南明開刀了!

    清軍的這種舉動,實話讓人有些疑惑。固然,憑吳三桂的能力及川中多年經營積攢下來的本錢,打南明的把握應該是不的,即便是在沒有韃子朝廷大舉援助的情況下——事實上不可能一點援助沒有,屯駐在川中的三千滿蒙八旗也會上前線督戰,另外陝甘可能也會派個兩三萬綠營南下意思意思——但問題是吳老賊有這麽好話嗎?這廝多年來一直玩養寇自重的把戲,從滿清朝廷那裏騙了不知道多少糧餉器械,實質上處於割據狀態。

    這種軍閥,會這麽好心為滿清朝廷賣命?有點讓人想不通了。

    但不管想得通還是想不通,吳老賊在川中進行動員是事實,在夔州府前線與吳軍對峙的左營上下倍感壓力,不但一些精兵強將開始6續西調奉節、巫山一帶,就連劉忠貴本人不日也將率領本部西進奉節,遙觀局勢——不過駐守在巴東、興山及鄖陽府與清軍交界處的部伍卻不能撤,因為他們也在事實上被清國襄陽大營給牽製住了,雖然如今清國看似正忙於賑災,無暇他顧。

    郭普夏就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來到了左營轄區,與其一同過來的還有五百杆簇新的-丙式燧步槍及幾門6軍輕型炮(大炮因為重量的原因而無法遠道運來),作為給自劉忠貴以下的左營將士們的禮物,勉勵他們繼續堅守前線,不要悲觀、更不要泄氣,要相信清軍沒有足夠的實力打敗他們雲雲,反正就是忽悠他們繼續為東岸的中國平衡政策賣命。

    由於劉忠貴前些時日帶兵前往穀城一帶威懾清軍,尚未回返房縣,故出來接待東岸使者的是左營宿將劉國昌,也是東岸方的老熟人了。此君當年因為不忿李過的“修正主義”政策,再加上大嘴巴得罪人,在左營內人員也不咋滴,因此被一腳踢到了寧波府東岸人那邊接受整訓,幫東岸人守了多年的邊疆,在寧紹一帶與清軍多次激戰,後來也參與過規模宏大的淮安府之戰,也算是經曆豐富了。

    淮安府之戰結束後,劉國昌等人率部返回大順,由於其部人數眾多(在淮安府一帶招兵買馬,部眾由四千餘迅擴充到了兩萬餘),裝備不錯,戰法也還算新穎,故在回返左營體係後,也成了左營這個大山頭裏的一個山頭,地位相當不低,故這會能被留守諸將推舉出來接待郭普夏等人。(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