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七章 福山城(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68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29

    古稱浿水,漢朝稱為馬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隋唐時期浿水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關於鴨綠江其名的來曆主要流行著兩種法:

    一源自於滿族先民的語言(滿語稱為ya1uu1a,意為“邊界之江”)的法。史書記載建州衛女真常年生活在婆豬江畔(鴨綠江支流)。

    另有因江水顏色似鴨頭之色而得名(唐朝杜佑《通典》);二因上遊地區有鴨江和綠江兩條支流匯入,故合而為一,並稱為“鴨綠江”;

    水係構成

    源頭

    鴨綠江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南麓。

    鴨綠江幹流沿中朝國界線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吉林省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臨江市、集安市、遼寧省的丹東市和朝鮮的新義州,在遼寧東港附近流入黃海北部的西朝鮮灣。鴨綠江幹流全長795千米,其中吉林省部分575千米,遼寧省部分千米。年徑流量為7.6億立方米,其中7-9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總量的6%,8月份最多,可達15%,月份最少,僅占5.9%。[]年輸沙量為11萬噸,以粉沙為主。其中7-9月輸沙濃度為每立方米.,其他月份.g。[]

    支流

    鴨綠江主要支流在朝鮮境內有虛川江、長津江、慈城江、禿魯江和忠滿江等;中國境內有渾江、蒲石河和瑗河等。[]

    鴨綠江主要支流

    亦名混江,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和遼寧省東北部,屬黃海入海河流鴨綠江支流。是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與本溪市桓仁縣的交界河流。渾江源自吉林省白山市北部的哈爾雅範山,自恒仁縣流經寬甸縣青山溝、太平灣等4個鄉,沿途匯集南岔河、正岔河、太陽岔河、裏岔河、紅土崖河、板石河、黑溝河、旱蔥溝河等支流,最終在下露河渾江口處注入鴨綠江。渾江全長445公裏,流域麵積1544平方公裏,是鴨綠江水係的最大支流。

    位於遼寧省丹東市中部,是鴨綠江水係較大的支流之一。璦河源於寬甸雙山子鎮木垛子嶺,流經寬甸縣、鳳城市和丹東市振安區,於九連城匯入鴨綠江。璦河全長189公裏,流域麵積59平方公裏,徑流量1.49億立方米。[4]

    蒲石河

    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是鴨綠江水係較大的支流之一。蒲石河源於遼寧省寬甸縣北四方頂子,由北向南貫穿寬甸縣全境,在太平灣水庫下約5公裏處匯入鴨綠江。蒲石河全長11.8公裏,流域麵積11公裏,年均徑流量8億立方米。[5]

    禿魯江

    位於朝鮮北部,源於狼林山西南的白山,沿途匯集前川、南川等支流,自南向北注入鴨綠江。禿魯江全長8.5公裏,流域麵積57平方公裏,是鴨綠江水係在朝鮮一側的最大支流。[6]

    虛川江

    位於朝鮮北部,源於赴戰嶺山脈,自南向北流經蓋馬高原中部,在惠山西南4公裏處注入鴨綠江。虛川江全長1.7公裏,流域麵積4948平方公裏,是鴨綠江水係在朝鮮境內較大的支流之一。

    河道落差

    鴨綠江河道落差大,平均坡降為1.7‰,河源段海拔高程在1-15米之間,河道平均坡降達9.5‰。長白至臨江段,兩岸高山連綿,河穀切割較深,河道彎曲,行船困難。臨江以下兩岸山勢逐漸降低,河道坡降變緩,至渾江匯流處,河道坡度平均為.75‰,水豐電站以下河勢逐漸寬展,進入中下遊,水流分叉、沙洲漫布,到九連城馬市台處進人感潮河段。下行至河口的口門列為潮區。水豐電站至愛河口一段長59公裏,江麵寬4--5米,平均坡降為1‰,河口至浪頭一段長8公裏,江麵寬約5-1米,平均坡降為.5‰。[1]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