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零三章 科學的春天(七)(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29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31

    隻可惜這個思路實在太過粗陋,細節方麵幾乎完全沒有,於是悲劇就在這種摸索過程中生了。吳俊這廝到底知道硝化棉的厲害,因此從頭到尾隻是讓自然院高中生帶著一幫簽過保密協議的學徒(一般也要求初中畢業,且要通過政治審查),在他製定的框架下搗鼓,他卻從不在一線參與,因此躲過了好幾次嚴重的事故。

    事故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主要與缺乏經驗和不知道技術細節隻能自己摸索有關。比如,學生們一開始並不知道如何徹底中和酸性(即便是用堿液中和這一步驟也有很多技巧和注意點,但眼高手低的吳俊壓根就不知道);再比如,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要嚴格清除硝化棉中的異物;再比如,他們更不知道需要對棉進行梳理,並去除棉花中的油和脂肪。總之,類似的細節他們不知道的太多了,光憑一個“用硝酸處理棉花”這麽空泛的概念就開始研硝化棉,簡直就是極其不負責任的,甚至可以是把人往死路上逼,也怪不得後來生那麽多事故、死傷了那麽多人,以至於上頭都怕了,讓他們先暫停,總結明白了再搞。

    後來,沒辦法之下,吳俊等人隻能將整個過程一個個分解,並且實驗都要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這雖然極大延緩了研的進度,但事故生的頻率卻被降低了不少,總得來還是劃算的。現在,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他們已經知道了該如何處理棉花,即對拿回來的棉花先進行挑選,去掉一些不合格的皮棉,並將其中的異物挑出來,確保原料的純潔性;在完成這個步驟後,他們開始梳理棉花,用氫氧化鈉溶液對其進行處理,去掉棉花內的油脂,然後再用水反複洗掉燒堿溶液;最後,他們製造了一些烘箱,將水洗掉燒堿溶液的棉花進行烘幹,烘幹後放入一些特製的大型玻璃器皿內密封存放——為了防潮,上述玻璃器皿的底部也放了一些吸水的化學品充當幹燥劑。

    從上麵就可以看出,入門的棉花處理環節就有這麽多道,每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後麵一連串的變故,這種變故可大可,輕則生產出的火棉質量出了問題,重的話就可能會釀成一些事故,進而導致一定程度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所以,科學研究真的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吳俊這廝穿越前在論壇上和人得頭頭是道,但一旦正式開展工作,卻頻頻出錯,以至於自己都怕了,不敢衝在第一線。

    而在完成棉花的處理後,現在東岸人經過多年潛心的研究,也已對下一步的硝化過程有了相當的了解。先,他們知道需要用混合酸對棉花進行處理,而不僅僅是一個硝酸——事實上因為思維定勢的原因,東岸人在這個上麵耽擱了太多的時間,誰讓硝化棉這個名字害人呢,任誰也想不到生產時同樣需要硫酸;其次,他們知道了混合酸與棉花的比例,至少要達到:1以上,這也是通過花費大量時間和物力試驗出來的最佳配比;最後,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那就是如何去除掉浸泡在硝化完成的火棉中的混合酸,目前東岸人就停留在了這個步驟,即他們雖然可以在實驗室的環境下手工生產出極少量的火棉,但一旦上升到規模生產,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了。

    就如同這最後一步的去除火棉的酸,在實驗室環境下他們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完成,但在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緩解,就抓瞎了,因為這需要重新設計一條生產線,研一些急需的機器(如離心機、打漿機、精洗機、攪拌機等等),並進行生產磨合,如此才有可能成功。而且,在這個磨合、試生產的過程中,究竟還要再出多少事故、再死多少人,這就很難了。畢竟,這玩意兒要是不危險、生產過程不麻煩的話,後世歐洲人在19世紀中葉的時候,也不會一度全體放棄生產硝化棉了,實在是太危險了啊,簡直處處是地雷,一不心就要中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