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十七章 西印度洋(四)(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36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35

    目前,或許是李成棟對這個炮台的修建的後果沒有太多直觀的感性認識,或許是他有求於東岸人,或許是多年前東岸大軍在澳門城外擊敗葡萄牙人的戰鬥太過震撼人心,總之李成棟對此並沒有什麽太過激烈的反應,就像是默許了東岸人的舉動一樣。

    就這樣,東岸人開始在原虎門炮台的遺址上破土動工了,而第一個建設的便是亞娘鞋島的炮台了。該炮台是半封閉式、帶6防要塞的現代化炮台,計劃將安裝過二十門各型海防火炮,以及差不多同樣數量的6防火炮。全部火炮都將從本土長途海運而來,其中海防火炮以鑄造為主,6防火炮照例是鍛造的,成本算上運費的話也相當不低了。

    而除了要塞炮台之外,這裏還修建起了一個型碼頭,專供來往的東岸船隻食水供給,也能臨時安置一些傷病員,這會這些移民運輸船停靠的地方就是這裏了,它們很明顯將在這裏待到十月中下旬,等到北風後才能出航前往處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治下的馬六甲城。

    亞娘鞋島上此時也已經有不少東岸人了,多半都是軍人和工匠,其他的就是數量龐大的廣東地方居民們,他們受雇往島上運輸建築材料,另外還幫助修建堡壘、炮台,以賺取一點對他們來還相當豐厚的銀錢。懾於東岸人多年來的積威,廣州地方官府也不能禁止,更何況他們現在也無法分心這些事務,吳三桂征明才是他們關心的頭等大事,至於一些外洋人在亞娘鞋島上修建炮台一事,間或有一些人有異議,但卻成不了主流。

    幾艘移民運輸船上的物資在亞娘鞋島就地被裝上了一些7噸級火輪的船艙,然後拉往了更上遊的廣州西關,而這些船回程時往往會裝上一些補給品和待運移民。就這樣,從八月上旬到十月下旬,單調重複的運輸工作持續了整整兩個半月的時間,期間大量軍火和物資被運到了李成棟的軍中,然後或被其留下自用,或被其輾轉運往廣西、雲貴。

    167年1月4日,穩定的東北風已經開始吹拂在遠東海域了。帶隊的船長下令移民上船,水手檢點物資,準備出航,而這個時候煙台、膠州、定海等地的大規模移民轉運工作差不多也同時開始進行了。

    1月5日下午,總計六艘移民運輸船揚帆起航,離開了駐泊多日的亞娘鞋島,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遠洋冒險(啟程前往本土)。這一路上風波險惡,情況複雜,每年都得沉個一艘船——有時運氣差的話會有兩艘,而走南印度洋航線沉的船就更多了,這也是很多高官寧願窩在本土任職,也不願意去海外的原因所在。畢竟,大家都有家有業的,日子過得好好的,憑什麽讓我九死一生出海冒險啊,也就一些“愣頭青”,才熱衷於去遠東鍍金罷了。

    167年1月下旬,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漫長旅途之後——中途在馬六甲、加勒堡停留補給、躲避惡劣氣——已經損失了一艘移民運輸船(沉沒於錫蘭島加勒堡外海)的船隊順利抵達了新華夏島的新華港補給維修,順便也讓船上的移民下來放放風,以免悶出病來。

    當然了,新華夏這個世界第四大島也是他們中很多人最終的移民目的地——畢竟這些船拉的多是生活在廣東的移民嘛,比較適應此類氣候——比如幾個月前在定海港碼頭上與儒尼奧告別的前挺身隊第五大隊的軍官、家屬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