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四章 海參崴與朝鮮(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60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3:35

    黑水縣方麵對此不是沒有微詞的,這個事實上的遠東三藩工業基地多年來一直承擔著向各地提供機械設備、建築材料及其他許多商品的重任,為此黑水縣這個苦寒之地的人口目前已經攀升到了三萬五千人之多,港口吞吐量也非常之大,幾乎每個月(除冬季封凍期外)都有大量貨物從這裏運出,然後從外界輸入大量的糧食、鹹魚、牲畜、水果和其他商品,整一個工業城市。

    但如今黑水開拓隊居然也算起了經濟賬,居然開始從朝鮮采購一些相對廉價的商品,以節省開支,這讓黑水縣上下情何以堪?為此,當時還在黑水縣辦公的開拓隊隊長劉建國一度搬去了廟街縣,為的就是怕看見那些國營機械廠、建築廠、木材加工廠等企業的領導上門聒噪,惹得自己心煩。

    這次陳科新官上任,一開始還給黑水縣的木材加工廠下了一筆價值三萬元的木板訂單。結果後來發現,這家廠因為技術落後,隻有一些本土淘汰的水力機械,生產效率較低,成本較高,因此竟然在價格上比起純原始手工作業的朝鮮人還要高,因此就沒法忍了,後續訂單全數從朝鮮鹹鏡道、江原道等地訂購,至少他們供貨能力不弱、價格低,且全年可運輸(港口無封凍期),雖然型製有些不一,但也勉強可以忍受了,因此最近一年來從朝鮮輸出的木板數量與日俱增。

    木板出口僅僅是近幾十年來朝鮮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其國內發展較快的產業還有冶鐵業(黑水縣每年從朝鮮進口大量生鐵料,用來二次加工)、采煤業(和木板類似,朝鮮煤便宜)、藥材種植業、牲畜飼養業、糧食種植業等等,其中規模最大的無疑就是糧食種植業了。

    山東的綿延多年的水災、旱災、蝗災、震災,造就了龐大的難民數量,東岸政府為了養活這些在曆史上本應大量死去的災民,不得不花費巨額支出,從外部采購糧食,其中最大的糧食供應商無疑就是朝鮮人了,保守估計他們在陸陸續續十多年的此類貿易中取得了數百萬銀元的貿易額,以朝鮮人低廉到可怕的人工成本,這裏麵怕不是絕大部分都是利潤,因此現在朝鮮頗是崛起了不少腰纏萬貫的巨商大賈——當然他們都是依托於朝鮮國內的那些政治門閥而存在的。

    如此巨量的白銀湧入,自然不可能不在朝鮮境內產生一點積極的影響。於是,我們便看到了,朝鮮的商業日趨活躍,工業規模也有所擴大,農業也因為荒地開墾麵積的擴大(倭亂時期撂荒的土地在最近幾十年間被大量開墾,人口也快速增加)而大發展,整個朝鮮國的經濟在當年與東岸簽訂的諸多貿易協定(彼時朝鮮人可認為這是不平等條約,當然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如是看待)的操控下,規模越來越大,假以時日,當這個規模擴展到一定程度後,必將對社會秩序產生深遠的影響。畢竟,新的生產力水平,也需要新的生產力關係來適應嘛,特別是在有東朝上國壓著,朝鮮君臣無法“大開曆史倒車”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了。

    因此,這次為了修建海參崴城,讓朝鮮王國派一萬多名民工前來幹活,並且還自己承擔食宿、工具和管理費用,朝鮮上下雖然很難受,但最終還是按期派了人過來。目前這一萬兩千餘民工分成了三部分,兩千人在東岸島(即後世的俄羅斯島)上修建燈塔和炮台,六千人在金角灣底部、後世海參崴列寧區一帶修建碼頭、倉庫、官署、軍營、集市、炮台及其他設施,一千多東岸拓荒者將要耕作的田地也大多位於此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