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零四章 東行使(三)(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9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3:55

    趙初彥默默咀嚼著黃漢華話裏話外的意思,發現越嚼越有味道。按照他們的話來就是,現在朝鮮農業生產力水平低嘍?想到這裏,他又——為什麽又呢——歎了一口氣,苦笑著道:“比起上國,敝國這課稅可謂重矣,士民多苦於此。我有一族人,耕百畝地,歲中最豐則納銀七八兩,糧、布若幹,(朝鮮這幾十年白銀、銅錢流入巨大,已漸漸開始改革掉原本的實物稅征收方法,采用銀、錢、帛並舉的貨幣製度,故這會趙初彥談到耕田的人繳稅用銀計算),不稔則二三兩。嗯,大率耕百畝地的話,有年則收二百斛,次則百餘斛,饑歲甚至隻有六七十斛。中人十口之家,才可以自給。此外還有雜役,如出牛驢牲畜、築城修路伐木、養苑馬、進貢品等等,色目繁多。貧者豐年還可勉力支撐,若遇上災,就隻能典子賣女以償之,故胥民怨谘焉。”

    實話,黃漢華之前的話讓趙初彥頗有些震動。因為在他看來,東岸百姓的稅負實在是太輕了,輕到不可思議。他們有不錯的磚屋,有大牲畜,糧食多到甚至去釀酒(朝鮮曆史上歉收時每一次都會頒布禁酒令),還有許許多多的魚肉,生活水平甚至比得上朝鮮的中人。要知道,中人在朝鮮的地位可不低,一般都是醫生、捕快、樂師之類的職業者,收入水平處於中上層,結果也就和東岸普通百姓——至少首都附近的百姓是如此沒錯——差相仿佛,這到底是什麽樣的因素在起著作用呢?

    是了,這位黃司長也了,他們近海有很多魚蝦,南邊的荒原上也有許多的無主之牛,所以百姓生活富裕。但除此之外真沒別的原因了嗎?趙初彥想沒有,但多日來的見聞告訴他,不是的,還有別的因素!比如東國人的種子就是好,長出來的麥子飽滿,產量還多。另外,他們有許多的牲畜,還有很多好用的機械,所以一個人可以耕三十畝地之多,這就保證了足夠的糧食富餘量了。在這一點上,即便朝鮮的百姓再勤勞,也是遠遠比不上的,更何況兩國的稅負水平更是差地別,這就注定了兩國百姓生活水平的差異。

    “餘嚐患我國之貢額煩重,民不堪命。少時出使燕京,睹清國之現狀,發現亦如此,自此謂諸國皆然。”趙初彥端起了麵前的茶杯,輕啜了一口後,苦笑著道:“直至今日,餘才知重稅病民並非舉普下皆然,上國卻是踐行了聖人的愛民之心。”

    其實,趙初彥更是發現,在“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條上,東國人似乎做得也更為出色,隻不過他從來不敢在公開場合談論這一點。時至今日,趙初彥也對東國人的政治體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知道這個國家沒有所謂的皇帝,國家元首曰“執委會主席”,似乎是通過縉紳會議選舉出來的,各級官職所有人也都可以擔任,不像朝鮮那樣規定好了哪些由兩班擔任,哪些中人擔任。

    在這一點上,《孟子》的這句話難道不是東國人踐行得更好,而朝鮮人雖然嘴上日日誦之,實際上卻沒把聖人的理念當回事嗎?難怪有東岸學者曾撰文指出,中國、朝鮮、越南等國的儒家學者被程朱理學毒害得不像樣,學聖人隻學了個皮毛,流於表麵,反倒是東岸人重信守諾、善待百姓,人民安居樂業,百姓不受亂世動蕩之苦,如果這不是王道樂土,那麽還有什麽有資格被稱為王道樂土?這話雖然有往自個臉上貼金吹噓的嫌疑,而且這個國家無君無父,很難是否可以一以貫之,但就目前來,看樣子做得還不賴,至少比朝鮮王國要好。在這一點上,趙初彥即便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朝鮮或中國在踐行孟子“王道”思想、建設王道社會這一方麵要比東國人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