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七十一章 南北新政(二)(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93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18

    張紹宗給出的理由是裕大昌是紗廠,生產出來的紗錠可以出售給定海紡織廠,且大家之前也一直是這麽做的。裕大昌紗廠的產量和效率提高了,那麽定海紡織廠的產量也能隨之提高。以如今的市場形勢,這是可以賺更多的錢的,那麽又何樂而不為呢?

    張紹宗不確定東岸人會不會接受他的這個法,但不試一試怎麽知道呢?他在當地還有不少朋友,使點錢讓他們幫忙和一下,應該也是有可能的吧?裕大昌紗廠,實在是太需要現金的紡織技術與設備了,不然就仍然是一個鄉下作坊的水平,大號的作坊!

    而如果張紹宗成功服東岸人,引進一整套的紡紗設備與技術——哪怕是落後一兩代的也沒關係,在中國足夠先進了——那麽裕大昌紗廠便可以一飛衝,成為大順乃至整個下最成功的現代化機器紡紗廠。當然了,這是因為張紹宗不知道滿清的海州知州馮瑜也在與英國人洽談引進全套紡織設備,而且還是蒸汽動力的,比大順的高級多了,不然的話他怕是不會這麽樂觀。

    不過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大陸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清國和順國,幾乎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大規模的針對傳統產業的大規模現代化改造。製茶業、航運業、紡織業、食品加工業、建築材料業等等,是這些資本第一輪投資的重點對象。雙方之間的區別是,清國方麵政府顯得更為重視,並擠出了一定的資源,投入到了這些新產業之中,而順國官方卻對此不管不顧,幾乎沒投入任何資金,這或許和他們的財政狀況遠較清國更為糟糕有關。

    張紹宗最近一年內多次往返寧波和湖廣,因此通過東岸人的渠道也隱隱約約知道一點清國那邊的狀況。尤其是前些年聲勢浩大的茶葉商戰,一度讓東岸人也有些吃驚,雖然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但卻也給清國留下了一點現代化工業製茶的基礎。畢竟,那些焙茶廠的廠房、設備和工人們都在,茶葉公所換了一波老爺們之後,總還是要把這些東西繼續運轉起來的,因此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不過張紹宗受東岸人影響,對清國這種操作工業化的模式不是很看好。清國的那些企業在起步階段能得到朝廷的資金固然好,而且朝廷可能還會通過外交途徑幫忙解決技術引進的難題,但其弊端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外行指揮內行,瞎胡搞,最後指不定就把廠子搞黃了。

    而且,企業的很多權力被把持在官員手裏,私人股東們出於種種原因,不敢過分得罪,最後往往導致廠子裏被塞了一堆不學無術之輩,偏偏這些人很多時候還把持著實權部門,結果便是貪汙腐敗盛行,企業生產效率低下。

    順國這邊的企業,基本上都是私人投資建成的。官府沒錢,也不會搞廠子,因此隻能放手,任商人們自己去折騰,反正隻要能讓他們收到稅費就行。撐死了有一些軍頭們看著廠子生意不錯,想進來分一杯羹,但好的一點是他們隻要錢,並不實際參與廠子的日常運營與決策,這就給了像黃伯超、張紹宗這類專業人士以極大的自由度,讓他們不用被外行掣肘,可以專心於企業的經營,將廠子做大、做強。

    清、順兩國的不同模式基本上是各有利弊,誰能做得更好,還得看各自實際中的操作誰更出色了。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無論是哪種模式,高效也好,低效也罷,其實都是在紮紮實實提高兩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提高他們的財富生產能力。隻要他們不怕失敗,長期堅持下去的話,是肯定會出效果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