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二十五章 政策轉向?(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03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35

    四月的成都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在這個已經成為四川幕府中樞要地的城市內,正發生著越來越多的變化。

    城內外一連串的軍人住宅正在修繕或新建著。城內的自然是軍官住宅了,劉忠貴控製四川以來,一直在南征北戰,幕府資金較為短缺,這次從雲南搶了一大批金銀財寶回來,正好將那些閑置已久的宅院給修繕一下,以獎勵給作戰的有功之臣。另外,許多跟隨他多年的牙軍官兵也得到了獎勵,隻是他們的住宅規模自然不能和軍官相比了

    至於城外的住宅區嘛,則是式樣統一的磚房,不大,外形也不美觀,但勝在廉價。四川幕府從東岸人那裏學來了高效率的輪窯製磚技術,同時采購了一批聯合製磚機——當然現在有一些趴窩了,因為缺少必要的零部件——磚瓦產量大增,再加上川中木材甚多,因此這些磚混結構的房屋很快就被大批量地修建了起來,並被分發給了在戰鬥中斬首達到一定數量的老兵精銳。

    可以,劉忠貴幕府作為一個半自治政權,在對他自己的根基(軍隊)上麵,當真是做到了極致了。不但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保證了八成以上的軍餉,同時還給他們修建了房屋,這放在曆朝曆代怕也是也隻有開國初年或藩鎮格局的年代才會出現。

    當然了,劉忠貴從雲南搶了不少錢,極大改善了他的財政狀況,同時得益於技術的進步,生產力大大提升,不然也是無法完成這樣的壯舉的。不信?請看到前朝萬曆年間修了那麽多城牆或堡寨,不還是夯土包磚的居多麽?何也?技術不行,生產力低下呀!

    劉忠貴之前也派人偷偷前往過寧波,想把石灰窯、水泥窯這類技術也學到手。隻可惜東岸的這類企業多位於登萊,他派出的人最終無功而返。但不論如何,人家這種為了技術進步而不惜一切的精神(這些可以應用到軍事上),確實值得稱讚。

    李難先、張紹宗二人來到成都郊外時,見到的就是這麽一番場景。看著那一排排的製式房屋,二人也頗有些感慨。看著那一排排的製式房屋,二人也頗有些感慨。這幫子武夫,對底下軍兵倒是極好的!百姓生計都如此艱難了,你們一個個卻視而不見,還不停地加賦,以濟軍需。這次好不容易從南邊搶回來大量錢財,卻不思發展地方,第一件事竟然還是改善軍人待遇,這劉忠貴真真是沒法了。

    二人進城後先找地方安頓了一下,然後便找人打聽,結果得知節帥劉忠貴帶著牙兵南下了,這讓他們大失所望。前陣子他們打聽到劉忠貴與朝廷大體上談妥了條件,已經離開昆明,返回成都了。可這才過了多久,就又整兵南下了,據是對付那些趁著川中兵力空虛作亂的土司,當真是一刻不得閑。

    這個時候李、張二人也不由自主地埋怨起了那些不識時務的土司,見識、眼界、戰略都一塌糊塗!當初雲南之事剛起的時候,你們怎麽不作亂?這明國都差不多被滅幹淨了,你們倒好了,一個個跳出來了,這不是傻逼是什麽?上趕著送人頭呢!

    而在確定見不到劉忠貴後,他們又轉而求見幕府的節度掌書記劉奇。這次比較順利,剛剛從重慶歸來的劉奇在自家府中接見了二人。作為四川幕府文官係統的第一號人物,劉奇對李難先、張紹宗二人絕不陌生,他們不但以前見過麵,而且劉奇還從許多別的渠道深入了解過這兩個國內鼎鼎有名的富商。

    他們鼎鼎有名,倒不是他們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富豪。那不是事實,國內比他們有錢的低調富豪還有不少,很多還是根深蒂固的大家族,這是白身起家的李、張二人很難比的。他倆之所以出名,原因在於他們是東國人的買辦,且會打理生意,將做買辦積累下來的傭金投入到了商業之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