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二十五章 政策轉向?(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03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35

    張紹宗已經想好了,就在成都開辦一家繅絲廠、一家綢緞廠。前者生產生絲,後者織綢,同時也向農戶、織戶大量收購成品,隻要質量合規,一概敞開收購。他已經打聽過了,這玩意不但登萊、寧波等地有很多消費需求,就是在東國本土,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也十分龐大。台灣銀行的人和自己明了,有多少買多少,價格好!

    銷路已經確定了,那麽張紹宗再不知道怎麽做可就是傻瓜一個了!因此,他巴巴地來到了成都,打算取得此地的實際統治者劉忠貴的許可,正式開始經營生絲和綢緞生意。為此,他也願意報效軍需兩萬元,都是成色十足的大泊鑄幣所鑄造的魚洋,購買力堅挺,相比應該能讓幕府滿意吧?

    老實,劉奇對能收到四萬銀元還是挺滿意的,雖然數額有些少,但這兩人是什麽身份?能當一般商人對待麽?再了,他們願意在這裏辦廠,那這就是長期的生意,以後不但繳納商稅,同時有攤派的時候也能出點錢,整體好處還是很大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兩人也比較懂事,不但給節帥大人準備豐厚的禮品,同時自己也有一份。劉奇剛才瞄了一眼,那是一份台灣銀行發行的無記名存單,價值兩千銀元。這可是一份大禮了呢,值得自己為他倆的事活動活動。

    而在談完了生意方麵的事情後,劉奇又趁機問起了如今寧波的情況,即東國人與順國之間的關係是否有全麵解凍的意思,戰馬、武器、鎧甲、機器設備等商品何時可以重新出口至大順。對於這個問題,實話李、張二人不好回答,因為他倆層次還不夠高,不夠接觸到這類軍國重事。他們隻能依據自己依稀的印象,模模糊糊地判斷,如果大順能在一些條件——比如人口——上滿足他們的話,也許事情還有轉機之處。

    這個判斷老實缺乏實際證據支持,但李、張二人下意識覺得東國人的寧波政府的首要任務又發生了變化,因為《號角報》和《國民報》報道的內容跟以前的味道不一樣了,這保不齊就是政策轉向的標誌,因此他們大膽地做出了上述猜測。

    劉奇對他們的辭也半信半疑。如今四川幕府的局麵談不上多樂觀,征南明雖然順利獲得了半個雲南,但也讓長沙方麵對他們的警惕和壓製進一步增強,很難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而且,在收編了大量明朝降軍之後,現在劉忠貴麾下的兵馬總數赫然接近了十萬人,雄壯已極。但問題同時也存在著,那就是新收編的人馬普遍裝備較差,急需改善。而老部隊呢,裝備在一係列的戰鬥中也多有損耗,很多是己方無法修複或補充的,隻能外購。

    最近劉奇正為這事傷透了腦筋呢。長沙槍炮局的裝備肯定不會給他們的——或者不會優先給他們——他們隻能自力更生,在成都槍炮局正式建立起來之前,他們所有的軍資武器都隻能依賴東岸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更別,即便是正處於籌建狀態中的成都槍炮局,其所需的很多機械加工設備,不也得依賴東岸進口麽?

    因此,綜合以上多個因素,作為節度掌書記的劉奇,對寧波方麵政策風向如此關心,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他是真的希望東國立刻解禁對順國軍事物資及機器設備的出口限製的,他們是真的需要,急切需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