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七章 拉傑普特的謀劃(九)(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548更新時間:2019-07-03 00:14:35

    當然第烏、淺島兩地也有許多來自寧紹的移民。這個地方本就地少人多,多年和平之後人口更增,工作機會卻沒有同步增長,因此不少人出海討生活。早期很多人去了滿蒙,後來開始向廉梧管委會轄區、文萊、帝力、拉包爾以及西北印度跑。這些人敢打敢拚,經商能力很強,很快就在各處地方混出了模樣。如今的第烏,寧波人經營的產業很多,普遍比較富裕,登萊人則多進入政府機關,從政的比較多,把持著權力,兩者相互結合,就構成了東岸人在第烏、淺島等地的統治現狀——當然頂層的官僚、技術人員、宗教人士和軍人,還以來自東岸本土的居多,他們才是殖民地利益鏈的頂端存在。

    “第烏商人”號從新華港出發後,先去了一下層拔島,並在當地的貿易中心卸下了一批貨,然後一路北上,分別在蒙巴薩島、摩加迪沙停靠,進行貿易的同時也采購了大量食品,一路運到了吉布提充作當地守軍的給養。再然後,他們還去了塞拉萊港,給他們補充了一批武器彈藥。那些拉傑普特人最近在沙漠裏與阿曼人連番大戰,雖然連連勝利,但軍資器械損失頗多,繼續補充。而又了東岸人廉價出售的這批武器,相信他們便可以組織部隊,嚐試著向馬斯喀特進軍了。

    當年曾經不自量力與東岸人叫板的馬斯喀特蘇丹國,大概也存在不了多長時間了,他們海麵被封鎖,無法貿易,半島上的阿拉伯“兄弟”也不怎麽講情麵,支援不夠,覆滅已經隻是時間問題。對此,東岸人應當是樂見其成的。將印度西北部的拉傑普特人引入阿拉伯半島,本來就是東岸人攪亂當地局勢並尋求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後世某燈塔國可以通過以色列在中東攪屎的,東岸人自然也會玩這一招。

    離開塞拉萊港後,“第烏商人”號還分別去了巴林島及波斯的阿巴斯港,做了兩筆交易,然後才匆忙離開,趕在截止時間之前開往了第烏港。

    第烏港對“第烏商人”號蒸汽輪船的來訪十分熱情,對隨船帶來的武器彈藥和機械設備更是愛不釋手。成功展界後,第烏、淺島兩縣的土地大大增加,建立一些基礎的農產品加工廠的時機已經成熟。尤其是那批紡織、印染設備,更是第烏管委會最看重的,他們已經計劃好了,從印度人那裏購買棉布、棉紗,然後在第烏、淺島兩縣織布並印染,產出的便是市場需求量很大的高級染色布、印花布,這對於地方政府的財政幫助非常大。

    第烏管委會雖然目前尚未向本土繳納“貢金”——相比較而言,遠東的登萊每年繳納一百五十萬圓稅款,寧紹每年繳納三百萬圓稅款,新華夏島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數目——但以如今這麽繁榮的勢頭,未來保不齊也要上繳大量的稅金,不提前做好準備,擴大財源和稅基怎麽行?要知道,第烏管委會背靠龐大的印度市場,一億印度人的產能是十分驚人的,消費能力也非常強,海軍又做得這麽到位,幫助他們攔住了大量的競爭對手,陸軍也在想辦法控製陸上商業路線,他們若是再做不好,當本土不會換人麽?

    第烏管委會,未來即便不用每年上貢幾百萬,但一百萬圓總不是問題吧?人家中國大陸那邊的寧紹、登萊怎麽發展的,好好學著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