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四章 戰前的經濟繁榮(三)(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402更新時間:2019-10-14 17:15:12

    1701年月16日,交河港,晴。

    信使班輪公司的客貨兩用船已經停在這裏好幾了,為的是等待從熱河那邊運輸來的一批日用品,包括成衣、鞋靴、毛毯、家用器皿等,多達一百多種,但總價值才不過區區數萬圓,其實都是一些很零碎的東西,但又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

    熱河是東岸人的稱呼,葡萄牙人稱之為熱基蒂尼奧尼亞河,是一條發源於團結河地區南部的河流,水量豐沛,比降較大,不是很利於航行,但非常利於發電,當然目前還沒到修水電站這一步。

    按照幾十年前東岸人與葡萄牙人之間的協議,兩國以交河港(塞古魯港)為界。協議簽署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岸人都遵守著協議,並未如同他們在其他地方所在的那樣,拚了命地越界墾殖,蠶食人家領土。這其中的原因,一言難盡,甚為複雜,但大體上脫不掉整個交河地區較為貧窮,沒有向北擴張的動力,以及時任領導較為保守,政策上不怎麽支持這兩大因素。

    不過沒有什麽事情是一成不變的。在經曆了多年的發展之後,作為帆船時代非洲與東岸的貿易節點,交河港也算是積攢了不少資本了。而且,本地的熱帶農業也在年複一年的經營之下日漸成熟,土地資源被大量開發,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位於交河以北、熱河以南的那片肥沃的土地,並第一次開始了越境墾殖活動。

    葡萄牙人來得要比東岸人早一些,但他們人數較少,在東岸人大舉渡河北上之前,他們隻在靠近東岸邊境的地方設立了一座城鎮,即恩納波利斯市(Eunaplis)。該市以農業和伐木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同時還駐紮著一支軍隊,純粹就是一個為了劃分兩國邊境而強行設立的定居點罷了。

    毋庸置疑,這種強行設置的定居點自然不受人們的歡迎了,以至於城市設立十年後,才有了堪堪五百人,幾乎就要維持不住。若不是法王路易十四那個家夥胡來,搞得胡格諾教徒在法蘭西混不下去,不得不出逃海外的話——很多人坐船來到了巴西——恩納波利斯這種城市的人口根本不可能達到如今的三千,永遠不可能!

    而在恩納波利斯這種強行設置的城市之外,自發形成的定居點和村子卻非常之多。這些村鎮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東岸人與葡萄牙人混居。好吧,與葡萄牙人混居可能有些不對,事實上是與伊比利亞“新教徒”(非信仰新教的基督徒,特指改信了主教的猶太人)、法蘭西胡格諾教徒和葡萄牙人混居,前兩者的數量還要更多一些。

    混居百姓的文化融合其實很有意思,凸顯了如今東岸在美洲大陸的強勢。根據交河地區行署派員秘密調查顯示,總計160餘個村子和四個大型定居點絕大多數都以漢語為主流用語,原因是他們的經濟活動主要麵向南邊的交河、柳陳二縣,不學習漢語簡直就沒法做生意,因此漢語一躍成為了當地最流行的語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