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2/2)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4648更新時間:2019-06-30 19:17:36

    擴招生員實行是精英教育,舉國郡縣辦義學走得是國民教育。

    自古以來,華夏一直走得都是精英教育的路線,原因無他,教育是一件成本很昂貴的事。考過科舉就知道,一個貧寒家族,往往是舉家之力,幾代人之辛苦才培養出一個脫產的讀書人來。

    舉國重視科舉的明朝尚且如此,又何況明朝以前?

    正因為教育如此不易,所以國家一直走得是精英教育的策略,而不是國民教育這等雨露均占之法。

    但這不等於國民教育不好,而是實行起來太難。可身為穿越者,林延潮卻知這又偏偏是國家的強盛之路。

    西方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下,第一次提出了義務教育的思想。但論歐洲各國最先開國民教育先河,就是普魯士王國。

    重視教育的思想不僅在民間,也是根植在上層。

    比如拿破侖擊敗普魯士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麵對一點五億法郎的巨額戰爭賠款下,不是咬緊牙關,縮緊褲腰帶過日子,而是拿出國家最後一點錢,用皇家宮殿作大學校舍,創辦了柏林洪堡大學。

    而這所大學回報普魯士的是,從創立後走出了二十九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再苦不能苦教育,以及舉國臥薪嚐膽下,普魯士走出了失敗了陰霾,幾十年後的普法戰爭,他擊敗了法國,統一了德意誌。

    擊敗法國後普魯士元帥毛奇沒有歸功於鐵血的普魯士軍隊,反而卻,德意誌的勝利早就在學教師的講台上決定了。

    毛奇之所以這麽,底氣在於普魯士是歐洲最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沒有之一。在統一德意誌之前,普魯士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就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九十七,這一數據拿到今世仍可傲世諸國!

    而在今日廷議上,一策是舉國興辦義學,一策是擴招生員。

    兩論爭議不下,林延潮聽了心知,這場廷議若是自己不插手的話,那麽擴招生員此策可能會被通過。至於舉國興辦義學,隻要官員們腦子不壞掉,基本是不會支持的。

    當然還有一論就是馬禦史,同時反對興辦義學,以及擴招生員之事,認為朝廷之政策,從祖宗以來,一直延續的很好,不要冒然改動了。林延潮平心而論這才是最好結果,當然這是他還未出自己建議的情況下。

    眾官員廷議了一陣,潘晟一看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是時候要將廷議結論上報朝廷了。

    於是潘晟與張四維聊了幾句後,又向林延潮道:“林中允,若是別無他議,我等就準備投票了。”

    潘晟,張四維本以為林延潮仍如之前那般謙虛地表示,自己在一旁洗耳恭聽。

    但林延潮卻道:“既是大宗伯相詢,那麽下官確有那麽一點淺見。”

    潘晟,張四維都是一愣,林延潮這是出爾反爾嗎?之前的不開口,現在怎麽食言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