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2/3)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7384更新時間:2019-06-30 19:19:14

    意見認為,皇無親,惟德是輔這句話出自蔡仲之命,蔡仲之命又出自古文尚書。而古文尚書是你的同僚林延潮親自證偽的,認為是後儒的托名之作。

    既然是假的,你怎麽能用來證明是周公思想呢?你這不是打林延潮臉嗎?

    不改名通政司不允發表,最後經過這一番事,翰林院隻能改名,將報紙更名為‘新民報’。

    這句話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親民二字,大學裏解釋為新民。

    大學裏還引述康誥,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命,作新民。

    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為新民二字的解釋,意思是使民更新,教民向善,但也是開啟民智。不開啟民智,民眾不覺醒,民意即無法成為意,下為公也就無從談起。

    經此改名之辱,眾翰林們都是憋著一口氣。

    不過經過這一番事,也是打響了新民報的名頭。

    林延潮主持下的新民報除了使民更新,教民向善外,還有一點,引起了無數腐儒的憤慨,那就是允許登載廣告。

    所謂廣告,就是廣而告之的意思,任何商家都可以在新民報上登載自己的廣告,將自己的商品對老百姓廣而告之。

    但是此舉真是的是太過分了,君子言義不言利啊。

    好端端的一個翰林院,怎麽在林延潮的主持下,居然也開始充滿了銅臭味了?

    於是新民報,也引起了一些腐儒們的堅決抵製。

    不過對於林延潮而言無所謂,這些人的思想已是根深蒂固,自己的新民報就是寫得妙筆生花,也是救不了這些人,扭轉不了他們的觀念。

    喜歡的人自然會喜歡,不喜歡的人你再怎麽努力,別人也不會喜歡你的。

    相反林延潮利用廣告的收入,一部分作為潤筆補貼新民報的主編,編輯們,另一部分用以降低報紙的成本,以低廉的價格擴大銷量。

    在部院三大報中,新民報的銷量雖然不是最高的,但是性價比卻是最高的。

    京裏人口百萬,官吏不知多少,至於達官顯貴,以及他們子弟也是普通受過教育的,另外有好幾千來京舉人,國子監學生,識字率本來就接近百分十,遠高於大明百分五的比率,甚至比蘇杭這等富庶之地還高。

    而且經過五六年來京城裏普及義學,京城裏的認字人口更是逐步提升,年輕人們讀書讀報,通過讀書讀報,增廣見識,了解下大事,這又反過來促進了他們向學之心,如此一個良性的循環正在逐步的形成。

    同時為了增加報紙的銷量,增加時效性,使得報紙閱讀更加美觀,林延潮摒棄了原先的看起來極不清晰的木活字,泥活字印刷,至於雕版印刷更是丟在一邊。

    林延潮直接采用了是銅活字印刷來印新民報。

    這對於原先林延潮創辦的燕京時報,以及京城裏各大民間報房而言,是絕對不敢想象的事。

    因為常用漢字幾千個,如此一套銅活字印刷模具的成本就達十幾萬兩白銀,京城裏有幾個民間開辦的報社有這個底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