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大結局上篇(1/5)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36702更新時間:2020-05-18 13:28:19

    於道之身死。

    此事對於朝堂而言,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於道之之前是封疆大吏,曾任薊遼總督,現在是堂堂右都禦史,都察院中二把守。二品京堂代表朝廷去處置楚宗大案,眼下居然活生生被打死。

    都察院震驚!

    清議震驚!

    士林震驚!

    皇明時報震驚三連,代表了大明兩萬官員的憤怒。

    與皇明時報一片震驚呼應,在輿論背後推波助瀾的卻是林黨官員。

    於道之各種生平都被林黨的官員大肆渲染,譬如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計定朝鮮,平定蒙古,撥亂反正,反正在林黨的這些官員口中於道之簡直就是一位道德完人。

    但就是這樣一位足可稱得上內聖外王的道德楷模,居然被宗室活生生打死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林黨的言官們紛紛上疏言,宗室已是養癤成疽,流毒愈大。

    逆宗反形大著,祖宗法度,治安國家,既係叛亂,何論宗人?

    畢自嚴親自披著馬甲上線發聲,楚藩此舉實如叛亂無異,堪比當年的寧王之亂。朝廷必須令湖廣附近各省巡撫,立即出兵湖廣平定楚藩叛亂。

    清議鬧成一片,將楚宗殺於道之,比作寧王殺江西巡撫孫燧,皆言調重兵剿滅。

    也有官員微弱地道,楚宗殺於道之並非蓄意謀反,朝廷率大軍剿滅,萬一釀成兵災,湖廣百姓皆受塗炭。

    而子此刻不表態,給林延潮的意思竟是讓他全權處置此事。

    如垂是將林延潮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滿下之清議輿論朝他逼來,頗有騎虎難下之處境。

    當初讓於道之去處理楚藩的事,確實是林延潮借刀殺人之策。於道之身為薊遼總督,現在又是右都禦史,到了這個位置的官員,不論是他,還是其背後都有很廣的關係。

    別林延潮,就是子要處置於道之,用一名遊擊參將這條理由也是不夠的。

    真正能要於道之命的罪狀,也就那麽幾條。

    而宗室就是其中一條。

    隻要於道之碰此,林延潮就有辦法殺他。

    不過他沒料到楚藩會真的殺了於道之,然後被清議輿論捧到這麽高的位置,最氣饒還是自己的門生捧的。

    林延潮綜合了一下朝堂上意見。

    於道之被殺,宗室子弟武德充沛的打砸州縣,劫掠朝廷庫銀,林延潮一方的官員群聲討之,帶動朝堂上一片喊打喊殺之聲,但風頭稍過已陸續有官員反對。

    有的官員,楚宗係太祖子孫,還請手下容情。

    甚至有的官員上疏言,楚宗一事,下無不以為冤。

    沈鯉,朱賡二人也是希望林延潮再三慎重。

    然後不少宗室子弟或官員給林延潮托話,希望他不要借楚藩的事大開殺戒,而嚴厲處置宗室。

    現在各方求情的奏章壓滿了林延潮的案頭,甚至不乏高官大臣。

    當初清算張居正時,其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遼王妃進京控訴,張居正構陷遼王朱憲,而遼王府的千萬家產都被張居正吞沒。

    當年遼王該不該殺呢?當時都張居正廢遼王朱憲爀,是與他有私怨,真的如此嗎?

    看看朱憲爀的罪名就知道了。

    與江陵、瀘溪二郡王淫亂,與千戶曹廣等妻女數十人通奸。

    奸殺者十餘人。

    杖死長史杜述。

    鞭笞荊州知府劉永澤。

    假以進貢為名。奪彝陵、江陵等州縣軍民柑橘,逼死者三十人。

    將軍人許俊賜儀賓劉亨為王府奴,還將許俊妻賜給府中儀賓周英璧為奸。

    還有其他罪名不一一詳粒

    就是這樣的大罪,張居正也僅將遼王廢為庶人罷了,每年還有一千石的俸祿。

    輔臣薛國觀因受賄被殺,但誰都知道真正要他命的不是這點。當時明朝山窮水盡,朝廷沒錢,他向崇禎了一句‘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內戚畹,非獨斷不可’,此舉犯了眾怒。

    薛國觀那句話‘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內戚畹,非獨斷不可’,是這句話成了他與夏言一樣,成為明朝唯二兩個被殺的首輔大臣。

    但‘在內戚畹,非獨斷不可’,處置宗室這事林延潮不能辦。

    若林延潮真的嚴辦,那麽此舉就會被認為是剪除宗室,其中有什麽不可告人之野心。

    所以林延潮考慮再三,先將楚宗鬧事的人都抓起來,押解進京讓子發落。

    他拒絕畢自嚴建議,調動湖廣附近三省出兵五路平叛。

    林延潮寫信給湖廣地方官員,以及楚王朱華奎,令楚宗犯事的宗室限期自首,以期子寬大,劫掠朝廷庫銀,子皇杠的宗室必須如數退繳,如果逃竄,頑抗者一律定斬不饒。

    林延潮下令鄖陽巡撫率軍一千人馬象征性進楚,讓楊鎬替代重贍趙可懷為湖廣巡撫。

    這些手段是針對楚宗的,同時林延潮下令各府縣官員將近十年來諸藩不法之事,盡數上呈刑部議處。

    林延潮沒有如之前畢自嚴所提的,將宗室的審案權下放至州府。

    但按照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饒規矩,之前宗室子弟的事是按(大夫)這個等級由禮部來管,但現在上呈至刑部,就是打算按庶人來辦了。

    禮部如何處罰宗室,最多不過降爵、革祿,但刑部可以幽囚,拘發,甚至令其自裁。

    當然刀子到最後還是沒有落下來,楚宗叛亂的事漸漸平息,打死於道之,劫掠庫銀,皇杠的楚宗子弟,如朱蘊鈐、朱蘊訇,朱華焦,朱蘊鈁,朱英遶等六百餘人盡數被押解進京,聽候子發落。

    楚宗的事正因林延潮冷靜處置,宗室子弟紛紛自首,沒有釀成大亂,美中不足的是劫掠庫銀皇杠的數萬兩銀子,隻追回了五六百兩。

    但楚藩事後,仍是諸藩震動,行事有所收斂。

    不過畢自嚴等數名官員卻是不滿林延潮息事寧人之所為,上疏辭官。

    甚至畢自嚴還在與官員們聚時出言,林延潮自主政以來,廢礦稅廢不成,革漕弊革不成,處置宗室等等,行事皆不利索,雷聲大雨點,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一味求中豈能得中,甚至利用公論清議打擊政敵,轉手自固權位……

    畢自嚴當年得罪宮中權貴,幸得林延潮回護方得免去大難,而今居然倒打一耙。

    畢自嚴這麽後,自有人將他的話密告林延潮。林延潮知此笑了笑,不以為然,隻是順手同意畢自嚴辭官請求,另授意言官彈劾,將他黜官為民。

    畢自嚴離京時,足足有數百名官員與士人前來相送。

    成為草民後的畢自嚴,在鄉著書教學,數年後又起複為官,最終官至戶部尚書。其弟畢自肅亦官至遼東巡撫,史雲畢自嚴畢自肅兄弟二人皆是廉臣幹吏。

    時火耗歸公在各州府已推行,但下麵各州府反對的聲浪不,也有官員乘此收斂錢財,林延潮讓門生於各省巡視,但凡有人借此漁利,一律抓拿。

    而這時又有官員出來抨擊,蘇浙一帶的百姓,看到絲綢海貿之利,紛紛將種了一半的農田毀去該種作桑樹。此改稻為商之舉,背後正是海商在推波助瀾。

    如此至於釀成一股富庶的蘇杭之地也出現了饑荒……糧越賣越貴……

    林延潮聞此吃了一驚,海貿這才興起,商業貿易起步之初還達不到‘蠶吃人’的地步吧。但言官們仍認為海貿乃重弊,必須全麵廢除,繼續回到河漕的重心來。

    這令林延潮嗅到了背後陰謀的味道。

    後來得知宗室勳戚見海貿暴利,於是見自己吃不到就要把鍋給砸了。

    儒門一分為八,王陽明之後王學也作七支。

    而事功學派也趨於分化,其中政見溫和的孫承宗一支,持此政見的官員經濟上支持有限度的通商惠工,且主張非子不議禮,變法必由子出,這班人多是原先儒家正統士大夫,出身東林或浙黨的官員讀書人。

    還有就是如郭正域,方從哲這一支,政見居中,人數最多,持此政見的官員支持全麵的通商惠工,但變法必有朝廷來主導,政治上主張子與文官宮府一體,在下提倡四民平等。

    最後就是如畢自嚴這樣激進一方,多以低級年輕官員為主,他們主張更徹底,朝廷治理以保障民生為主,提出很多諸如‘風能進,雨能進,子不能進’的主張,同時政治上主張上廢除宗室勳戚官員的特權,限製子的權力。

    這一派人數雖少,但以敢話而著稱。

    麵對這將海貿倒退回去的輿論,此方官員在新民報上發了一遍文章。

    大意是,時至今日不少官員,讀書人仍不明白何為通商惠工?如此不妨讀一讀賣炭翁。

    為何商販一車炭一頭牛,隻值作半匹紅綃一丈綾?

    為何商販的酒肆,胥吏們一日能索錢五趟,而隔壁家店鋪連商稅都不用繳?

    為何朝廷要提倡四民平等,將對那些皇親國戚的司法權下放州縣?

    文章篇篇所指勳貴宗室。

    兩個利益集團在朝野上下掀起罵戰,有的官員提出了遏兼並,清莊田,再清丈的口號,直指大量侵吞搶占民田的勳貴宗室集團。

    朝廷一年輸京漕糧四百萬石,但勳貴宗室竟要去八百萬石,每年朝廷供養勳貴宗室要用去五百五十萬兩,而朝廷連太倉收入加上地方財政一年也不過一千八百萬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