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3章 世家大族(1/2)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6650更新時間:2019-02-15 11:39:47

    眼睛一閉一睜老母雞變鴨,以前沒有發現,就算看魔術表演的時候,眼睛睜得再大也沒屁用,消失的東西從眼皮底下溜走,甄乾眼睛一閉一睜,連周圍的環境都變了,古色古香的房間,操著唐音的漢話,穿著古裝的婢女,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拍戲呢?

    穿越三不原則,身體比不過蘭博的不要穿越到亂世,命強不過強的千萬不要投胎到流民,有賊心沒賊膽的不要夢想獨霸宇宙。

    甄乾不幸的來到了盛唐晚期,沒幾年好日子過了,一個藩鎮割據的時代,一個武將亂政的下,有理沒理不看誰的嗓門大,秩序、公平、仁義早變成了垃圾拋到九霄雲外,饑餓、戰亂、慘殺……,今張三打了李四,明丁三篡奪了王二的寶座,草頭王大王旗風雲變換目不暇接,來不及悲傷、來不及掩埋親人的屍體,眼淚還沒有擦幹,鬼門關已經在向自己招手。

    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可以棄文從商,可以棄商從賊,但棄賊就隻能從閻王。

    根據幸運學,一個壞消息後麵總會有另一個壞消息,而一個好消息通常跟一個壞消息同時出現。甄乾的好消息是自己還活著,壞消息是自己離亂世已經不遠了。

    甄乾到了唐代已經快一年,從甄府分家也有半年之久,對於重生在甄府還算滿意。

    甄府雖然沒有七宗五姓的名望,但在恒州也算的上是高門望族、書香門第,自然是吃穿不愁、逍遙快活。

    七宗五姓即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範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滎陽市)、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宗族。所以稱之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唐代宰相薛元超曾自己平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未能娶得一個七宗五姓族中的女孩兒為妻,由此可見七宗五姓當年的風光……。

    自魏晉以來的封建政權,幾乎都被世族所操控。由於隋唐政權有賴關中世族支持擁載,且山東世族仍保有數百年的重閥閱、講經學之傳統,所以依舊享有優越政治及社會地位。

    隋唐以來都有君主致力於摧毀門閥,這些長存數百年的山東世族的社會、經濟地位仍十分優越。但是他們對朝代的建立有功勞,所以君主是用溫和的政策改革削弱世族,將其逐漸排除。

    在隋文帝任內,廢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舉取士,目的是擇取人才,摧毀門閥任官係統。可惜隋朝國祚甚短,到唐初,科舉製度並不發達。

    唐太宗指示大臣以當時大臣品位高低訂定等級,重新判定《世族誌》。結果改定皇族宗室為第一等,其次是皇後外戚長孫氏,民間聲望最高的山東世族崔氏被降為第三等。

    武後為對抗掌握政權的唐宗室、大臣,在科舉製度中提升進士科的地位,使科舉製度逐漸日趨完善。

    曆史上的士族政治,萌芽於東漢中期,亡覆於唐朝末年。於是,在一種感覺上認為:士族政治,從東漢,經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隨著經濟上的“占田蔭客製”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製”兩大特權的消失,而呈逐漸削弱消亡的局麵。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因為,就曆史事實看,封建士族政治時代有兩個階段最為輝煌,一是兩晉北朝,二是唐朝。

    唐朝時,尤其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僅沒有暗淡;相反,卻再次奇異地輝煌起來,這並非簡單意義上的“回光返照”。

    “七宗五姓”的概念在唐朝時的廣泛流向,使得自魏晉而建立起來的唐朝士族實際上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自中唐開始,人們世家大族的觀念進一步深固,士庶高寒之間仍有著極深的鴻溝。“五姓七家”,“恃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傲慢地進行著內部通婚,以保持高貴的血統。如按北魏以來的傳統,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範陽盧氏世代為婚姻;趙郡李氏則與博陵崔氏世代為婚姻;範陽盧氏與滎陽鄭氏世代婚姻,隴西李氏與範陽盧氏世代婚姻,他們不屑與其他姓氏為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