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4章 安史之亂(1/3)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8962更新時間:2019-02-15 11:39:47

    甄乾重生在甄府,既是幸事又是不幸。

    甄府的社會地位為甄乾帶來了諸多的便利,都朝中有人好做官,甄乾剛剛高中明算、明經兩科,授職就下來了,如果不是因為驚馬失意無法上任,現在恐怕已經是一名下等縣官員,如果三年之後考功上等,也許能調任京城任職,仕途起點不可謂不高。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甄乾真不知道要不要感謝驚嚇馬匹的孟丫,讓自己再次重生,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命運。

    剛到唐代,甄乾還沒有來得及高興,慶祝自己劫後餘生,便聽見世人在傳誦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纏綿愛情。再一留心打聽,安祿山的大名鋪蓋地襲來,嚇的甄乾差點暈了過去。

    唐玄宗、楊貴妃、安祿山、高力士、楊國忠……,那一個名字不是流傳了上千年,不管是罵名也好,讚譽也罷,亂臣賊子、奸佞人、可歌可泣的愛情纏綿……,這個風雲變幻動蕩的時代其是普通人甄乾可以理解和承受的。

    甄乾已經記不起安史之亂是那一年發生的,誰讓自己不是學曆史的呢?無聊到把曆史上的大事件印在腦海裏。

    但這一切並不妨礙甄乾對這段曆史的了解,正是安史之亂動蕩後,大唐由盛轉衰一蹶不振,迎來了百年的藩鎮割據,經曆了五代十國的風雲變化,隻要是後世每每談論這段曆史都唏噓不已。

    即將生逢亂世,讓甄乾感到大廈將傾風雨欲來的危機感,在這場暴風雨中,自己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螻蟻,如何生存下去就成了甄乾不得不麵對的難題。

    如果以為自己有先知先覺就可以力挽狂瀾的話,不癡人夢,恐怕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

    安史之亂起因源於藩鎮崛起。

    隨著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間屢次開疆拓土,先後平定遼東、東、西突厥、吐穀渾等地區,使唐朝成為一個國境極為遼闊的國家。同時,為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製、鞏固邊防和統理異族,唐玄宗於開元十年便於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

    此等每以數州為一鎮的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而兼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這就使得原來為一地之長的州刺史變為其部屬。據《新唐書誌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為唐政府隱藏的憂患。

    軍事上的外重內輕讓安祿山有了可乘之機。

    唐初,全國實行府兵製共置64個折衝府,其中有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唐玄宗開元十年設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淩駕中央之勢。開元十四年時,京師守衛改由彍騎負責。而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而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麵,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中央的危機。

    唐玄宗的怠政使奸臣當道、政治腐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