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72章(1/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5452更新時間:2019-10-14 06:10:29

    鍋貼情同“生煎饅頭”,卻沒有人以“生煎餃子”相稱。鍋貼是將呈月芽形的纖瘦苗條的生餃子放在平底鍋裏煎焦香,底部金黃酥脆,外皮微黃爽滑,餡心細嫩化渣。我在嘉興吃過一種“漁網鍋貼”,是正宴過半後上的一道菜肴,煎出的鍋貼,下麵不知道用什麽法子再添上一層金黃色的網紋,如同女孩子穿上了漂亮的紗裙,有著不盡的纖巧爛漫。

    其實,鍋貼除了焦香外,真正誘人之處還是在餡。鍋貼之餡,一如餃子餡和包子餡,可葷可素,可豬牛羊肉,可蝦仁海鮮豆腐,盡顯地方風土人情而已。餃子當然也可以煎,隻是餃子更巧,如美人耳朵,餡也玲瓏,內外精致,鮮美溢口,正是江南人對食之內容和外在形式皆完美的最佳追求。

    擺上平底鍋,略抹一層油,將鍋貼整整齊齊地擺上去,排隊上前線,行列儼然,向右看齊,前胸貼後背一個挨一個,迎接它們的將是淺油熱火的考驗。然後,就見“老頭子”抄起一個壺灑一轉似是攙了油的水。蓋上鍋蓋,熱氣上冒了,就抓兩團抹布在手裏,包著鍋沿張開兩臂旋轉,聽到劈劈啪啪的聲音,就揭開鍋蓋,再灑一次“油水”,有時直接是沿著鍋的邊緣淋色拉油。

    蒸氣迅速蔓延,蓋上鍋蓋,將鍋斜拉起在火上不斷旋轉,再次劈劈啪啪響並濃香四溢,就徹底拿掉鍋蓋,用一把老式鉻鐵那樣的平頭鏟子鏟鬆鍋貼,下麵則關了爐門。待吸幹了鍋裏的剩油,看到已經有硬殼子,鍋貼就熟了。這鍋貼底部給油煎得焦香,上麵卻是水煮的帶油柔和。用鍋鏟一鏟,五六個、十數個連在一起,熱氣騰騰。

    若是煎的時間不夠,有那麽一排或是幾個,底子幾乎看不出油煎的痕跡,皮子偏軟,吃入口裏有點水澇澇的。所以我有時買老頭子鍋貼,避開人多時高峰,專瞄他剩餘的買,在鍋裏已炕了好長時,底座特別香脆,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

    賣鹵鴨的攤子上順帶也賣鴨血湯,且口味都很不錯。味道鮮美,隻是不知還有如此背景,難怪湯裏似有一股淡淡的藥香味。“老頭子”調製出的這湯,不知是否亦采用豬骨和老鴨熬煮的高湯打的底,反正湯裏有榨菜、蔥花、芫荽和胡椒等諸多調味料,剛好去除鴨子的腥味。鴨血嫩滑,切得細碎的鴨腸,綿韌耐嚼,湯水清澈而不油膩,濃鮮爽口又提神。

    中江和下江的人都愛吃鴨子,不僅鴨肉,連鴨舌鴨內髒都能做出一番文章來。比如那個用鴨腳和鴨腸還有一段貼肝做出來的鴨腳包,就是極有地域特色的臘味。而一碗鴨血湯,卻也能把鴨子的諸多美味薈萃其中……喝一口鮮湯,抿一塊鴨血,嚼幾段卷曲的鴨腸,讓人不由得感歎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竟能調製出如此世間美味!

    吃著鍋貼,喝著鴨血湯,若是在一個冬夜裏,那真是要多享受有多享受!

    “冬至餃子夏至麵”,一年裏最短和最長的兩個白,分別吃餃子和麵條,是我們這裏的鄉俗。但外人不知,南方許多地方稱做“餃子”的,實際上就是餛飩。在過去,下“餃子”隻有擔子而沒有鋪子,我們這裏許多風情鎮上,“餃兒擔子”可算是街頭最尋常的風景。

    鄉下唱大戲、放電影、玩燈、趕廟會,隻要是有人聚集的地方,肯定就有下湯圓下“餃子”的擔子。露之下,浮在湯碗裏薄如蟬翼的皮兒,還有裏麵鮮紅的肉餡,撒在上麵翠綠的蔥花、焦黃的油渣末,以及淳樸的鄉音,都是那般親切……

    最難忘深夜的街頭,昏黃的路燈下,總有一位頭發花白、身形瘦、係著圍裙的老人躬身打理著。那擔子的一頭柴火紅紅,上麵鍋裏熱氣騰騰,另一頭的極的案板上碼放著油瓶、餡碗、皮子以及包好待下的成品。旁有桌凳,有人過來,幾分鍾光景,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就下好端上來。由於皮薄個,不必大口咀嚼,隻是嘬吸,入口即化。那時我每每走在這樣晚間的街頭,總會下一碗這種皮子薄到透明、撒了蔥花、飄著豬油花的“餃子”,那香氣,那暖暖的感覺,總能誘惑夜歸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