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2章 辯(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6368更新時間:2019-03-09 14:08:59

    相對來,管仲學派與孟、荀的王霸論又有所異。管仲學派主張王霸並舉,是實行王道還是實行霸道,要針對具體情況而定,可見,管仲學派的王霸學更適合當時的時勢,更具有現實性。

    王霸之辯屬於有心出將入相的大能們辯論的問題,距離很多學自更遠的話,那麽‘義利之辯’無疑就是每個人都能表看法的辯題了。

    義利之辯是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的一個很普遍的辯題。孟子繼承了孔子“君子喻於義,人喻於利”的思想,把義和利絕對對立起來,認為追求利必然損害義,為了保拿義,要“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

    和他唱對台戲的依舊是荀子。當然,荀子並不是與他持有想法的理論。就像王霸之一樣,孟子的道是極端追求,是對‘聖人’的要求,而荀子的看法則是對‘凡人’的要求。

    荀子則衝破儒家義利觀的藩籬,在義利關係問題上的認識與社會現實聯係在一起。他認為人們對利的追求具有合理性,是人的本性,就算是堯舜治世,百姓依舊有逐利之心。而就算是桀紂之時,也不能杜絕民之好義。

    所以,隻要對利益的追求能保持一定的度,不放縱。不會因為放縱逐利,而導致社會的混亂。那麽就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至於更經典的,依舊是荀子和孟子撕逼的論題還有很多,像是大家都知道的‘善惡之辯’等等。

    不過,善惡之辯倒不是僅僅荀子和孟子兩個人戰鬥,還有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論。

    告子將人性比作水渠中的水,讓它向什麽方向流它就向什麽方向流。人性的善端,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靠後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熏陶而形成的。

    ‘善惡之辯’前麵提過,歸根究底並不是辯題的意義所在,而是他們借著這個辯題要表達的目的。

    人性本善,所以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人性本惡,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要接受教育,這樣才能糾正他們的本性惡念,引導他們向善。

    性無善無不善也是一樣,就因為他們出生是沒屬性的,所以好的引導才能帶來好的效果。

    相對來,荀子、孟子因為是極端的辯題,所以他們通過這個辯題出來的話就更有驚悚的服力了。

    人性本善,要是不普及教育,導致他們變壞了,那就是你們的過錯。所以,教育是需要普及的。

    人性本惡,所以必須要教導他們向善。否則他們本性爆,那就壞了。所以,教育是有絕對的必要性的。

    從這樣的明之中,不難現,荀子的開口人性本惡雖然驚悚,其實闡述道理之後,卻是能夠非常明確的表達出教育的必要性這個最終目的的。可以是非常容易就讓人接受他這個觀點。(未完待續。)8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